乡村振兴战略本质上是对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一种深化改革,意在破解威胁乡村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多次强调:“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组织建好、建强。基层组织要成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确保的惠民政策落地见效,真正成为战斗堡垒”。在此背景下,乡村组织就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引擎,在事关农村发展的各项工作中起积极带头引领作用。因此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上,探索基层振兴乡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X村基本情况概述
X村地处X山脉灵钟山麓,位于X市X县X乡西南部,毗邻339国道,距X市66公里。由X、杏树坡2个自然村组成,占地总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70亩、林地面积103.75亩,主要种植土豆、高粱、玉米、豆类等小杂粮。全村241户571人,脱贫户113户377人,201x年实现整村脱贫。X村现有员33名,村“两委”干部7名。X村支部团结带领全体村民在振兴乡村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先后被评为X市先进基层组织、X县先进基层组织;X村被评为X省乡村治理示范村、X市美丽宜居示范村、X市文明村;被确立为X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市政教育基地 ……略…… 主监督”机制,促进村级组织的规范运行和为民服务水平的提升,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夯实风政建设,筑牢遵章守纪洁堡垒。风政建设是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村支部将风政建设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一是坚持把政教育学在日常、抓在经常。村支部经常组织员干部学、省、市、县、乡政工作会议精神,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每逢端午、中秋、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均要进行警示教育,要求员干部严守规定精神,做遵纪守法、洁自律的表率。二是开展政教育基地建设。在县乡两级、的关心下,在县纪检委的大力支持下,X村成功创建“清村居”建设单位、打造了特色基层政教育基地,包括有村级政教育室、政文化墙、政文化公园、政文化培训(实训)基地和政联络站。创编了《“盐”肃纪律》《火花》等政教育情景剧,把村民日常活动的休闲区改造成政文化广场和清村居宣传长廊,让全体村民在潜移默化中绷紧了洁自律之弦,筑牢了纪国法防线。202x年,X村已接待市县29家单位、1500余人次入村开展性政教育,认真讲好新时代清故事,为全面建设“清X”助力。
探索兴村富民之路,致力乡村振兴创效。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负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怀,村支部积极团结带领村民探索兴村富民之路。一是开发红色资源,发掘红色文化。在上级和帮扶单位的指导下,村支部充分挖掘红军东征进入X第一村的红色资源,开发红色文化体验教育基地——X红军东征纪念地,将红色文化与性教育、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完美融合,推出“七个一”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模式,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给前来学参观者带来了全新的红色教育体验。截止目前,共接待省、市、县各级机关团体组织200余个近10000人,创造产值50余万元。二是实施“体育强村”计划。村支部因地制宜修建全国第一条专业的亚高原山地自行车赛道,鼓励村民为训练员提供优质餐饮与住宿服务,增添村民创收渠道。且于201x年举办X省山地自行车冠军赛,开创了在农村举办省级专业赛事的先例,被国家及省、市多家媒体大篇幅报道,走出了“魅力X,体育新农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也给村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三是引导村民科学种田。村支部带头引进优良种子,打造20xx余亩旱作马铃薯种植示范地,全村年产土豆达300多万斤,收入200余万元;购买鸡苗近千只,盘活了原X村貂场集体资产,村民收入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在乡村振兴这场伟大实践中,村两委干部进一步提升了主人翁意识,决心以更高热情、更强干劲带领全体村民苦干巧干,当好X村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三、X村引领乡村振兴的现实启示
坚持的领导,服从上级统筹指挥。基层组织是的基础堡垒,要厚植根基,固本培元,强化性修炼,坚定信仰。基层支部通过两委班子成员包片,员和积极分子入户宣传的办法团结带领全体村民深入学和贯彻落实,熟知的大政方针与惠农政策,忠心拥护“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深化思想认识外,广大员干部也要自觉坚持思想建、理论强,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切实领会、省、市、县、乡的精神,积极听取上级对基层组织的编制规划,认真明确农村各项工作安排,有序开展村集体项目、精准实施扶持政策等重大事务的组织指导工作,做到基层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状态,切实把基层打造成引领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竭力在产业发展、人才引进、和美乡村建设上下苦功、出实招,为实现乡村振兴源源不断注入动力。
加强支部制度管理,确保抓促振兴长效运行。曾强调:“的基层组织是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必须通过制度约束来规范员行为,明确权责。基层支部可以通过完善内部制度来强化支部管理,一是支部争先机制。在开展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村支部坚持“讲课、干部上讲台”活动,适时开展性教育活动。制定乡村工作规则、员“十不”承诺等,标定红线,划清底线。坚持“一事一议”,严格务、村务、财务公开,聘请老员、老村干部作村务监督员,不断完善“自我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务、村务管理形成了相对成熟“两办法一清单”,促进村级组织的规范运行和为民服务水平的提升。二是员性教育机制。持续开展“学史、感恩、听话、跟走”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