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直机关工委直属机关组成调研组,深入团、市工商联、市红十字会及有关厅局直属单位,围绕“提高支部工作质量”专题进行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查阅台账资料等方式,了解基层支部工作情况,总结行之有效的经验,找短板、查弱项、析原因,探索推进支部建设提质增效的对策。
一、基本情况
从调研来看,各支部能够坚持以为指导,以内法规、规范性文件特别是《中国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为依据,持续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提高支部工作质量的路径与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1.坚持把讲作为建强堡垒“第一要求”,持续发力、常抓不懈。各支部普遍开展对忠诚教育,教育引导员干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团等单位各支部按照一体推进提高站位抓好大学、深入青年中间抓好大宣传、围绕青年工作抓好大贯彻等工作。一些单位在每月开展机关支部“流动红旗”评选中,突出建设要求,实行建设不达标“一票否决”。
2. ……略…… 评和自我批评辣味不足,存在以建议代替批评、以业务工作问题代替思想层面问题,“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不够。
3.管理监督措施不够有力。一些支部对员日常管理不够严格,特别是对员“八小时之外”了解掌握甚少,有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倾向。一些支部开展政控风险点排查不够及时到位,支部主动监督员意识不强。
4.业务融合不够充分。一些支部对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积极性不高,拿不出有效措施来实施。一些支部满足于完成上级组织安排布置的具体任务,为学而学,为落实而落实,主动融入中心工作不够,甚至出现工作与中心工作“两张皮”“两条线”。
5.支部品牌创建不够主动。一些支部不重视支部品牌创建工作,认为业务工作是本职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愿花更多精力筹划设计抓。调研发现,多数单位在机关层面有特色工作或品牌工作,支部开展“一支部一品牌”活动滞后,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开展。
三、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有待提高。一些支部没有认识到是业务工作的“根”和“魂”,没有认识到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系统性工程,没有“把抓好作为最大的政绩”,抓用力不用心、出工不出活,抓“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一定范围内存在。
2.开拓创新有待加强。一些支部不愿开拓创新,惯用老思路来思考新情况、用老方法来推进新工作、用老套路来解决新问题,常使工作陷于被动。一些支部不会开拓创新,不善调查研究,找不准与业务结合点、切入点、融合点,拿不出新方法、新路径、新举措,工作缺乏突破和亮点。一些支部不敢开拓创新,瞻前顾后,谨小慎微,观望情绪较浓,依赖心理较重,缺乏开拓创新的勇气。
3.责任压实有待增强。一些单位压紧压实责任力度不够,压力传导层层递减,工作上热中温下冷。一些支部分工不明确、任务不明晰、标准不明了,工作责任虚化、弱化、淡化,存在“沙滩流水不到头”现象。
4.队伍建设有待深化。一些务干部特别是支部学知识不系统、不全面、零敲碎打,对支部工作“抓什么”“怎么抓”不清楚,对支部工作标准、工作要求不明晰,特别是对支部工作品牌创建“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到位”一脸懵圈、无从下手。
四、对策建议
强调,要“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支部是基层组织的基本单位和“定盘星”。各级组织要树立“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以“第一责任”引领发展“第一要务”,推动支部建设工作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1.切实压紧压实责任。抓实支部“一岗双责”,运用季度督查、随时抽查、年度考核等方法,推动支部履好第一责任职责,确保支部不是“挂名”,更不是查时抓一抓、平时不管不问的“钟摆”。抓严压力传导,细化工作责任,规定工作时限,明确工作标准,形成清单化、闭环式管理。注重发挥支部委员作用,激发员参与热情,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生动局面。
2.深入推进建设。落实支部学“第一内容”制度,组织员干部深入学,在学思践悟中找方向、找思路、找启迪、找方法、找答案,进一步严守的纪律和规矩,自觉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提高组织生活质效。坚持提高组织生活质量与效果,不断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力,增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抓好“三会一课”,严格按照《市直机关支部实务手册》来落实,规范开展、严格开展、有效开展,确保“三会一课”不走形式、不走过场。抓好组织生活会,遵循“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广泛征求意见,对标对表自查,真诚相互批评,认真自我批评,不搞一团和气,确保组织生活会真查问题、真改问题。抓好主题日,以锤炼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