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野生动物保护与生态法治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_生态文明思想,总结分析当前全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形势,以利津法院公开审理的非法狩猎案为警示案例,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凝聚工作合力,全面提升野生动物保护法治化水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各镇街分管领导以及林业站、司法所负责人。刚才,区法院就近期审理的非法狩猎案进行了详细汇报,剖析深刻、措施具体,对全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完全赞同,希望各部门、各镇街认真学领会并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把握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从生态系统平衡视角认识野生动物保护的基础性作用
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维持 ……略…… 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202x年生态旅游收入突破5亿元,其中观鸟、湿地观光等与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的项目占比达35%。这充分证明,保护好野生动物资源,不仅能为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更能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反之,如果任由非法狩猎、滥捕滥杀行为泛滥,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损害区域形象,影响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野生动物保护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二、聚焦突出问题,全面剖析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短板弱项
(一)监管存在薄弱环节
尽管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力度,但监管仍存在诸多漏洞。从案件分布区域来看,农村地区案件发生率占比达70%,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地域广阔、监管力量分散,部分偏远山林、湿地缺乏常态化巡查。在手段方面,目前仍以传统的人工巡查为主,智能化监控设备覆盖率仅为30%,难以实现对重点区域的实时动态监管。,跨部门协作机制不够完善,在处理涉及野生动物非法交易、运输等案件时,存在信息共享不及时、联合行动效率低等问题。例如,在202x年某起野生动物非法运输案件中,由于交通、林业、公安等部门信息沟通不畅,导致案件处置延误,部分涉案野生动物未能及时得到有效保护。
(二)宣传教育效果有待提升
虽然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但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仍显不足。调查显示,仅有55%的群众能准确说出3种以上“三有”保护动物,对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率仅为60%。宣传方式较为单一,多以发放宣传册、悬挂横幅等传统形式为主,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难以引起群众的共鸣。在宣传对象上,对农村群众、青少年等重点_的针对性不足。例如,针对青少年的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活动开展较少,未能充分利用学校教育阵地培养青少年的生态保护意识。
(三)基层保护力量相对薄弱
各镇街林业站、野生动物保护站等基层单位普遍存在人员不足、专业能力欠缺的问题。据统计,全区基层野生动物保护专职人员平均每个镇街仅2-3人,且多数人员缺乏野生动物救护、监测等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基层保护经费投入有限,部分镇街的野生动物救助设备陈旧,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群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起来,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和举报奖励机制,导致许多违法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
三、强化工作举措,全力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质增效
(一)加强法治建设,筑牢司法保护防线
1.加大案件查处和审判力度
司法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利津法院审理非法狩猎案为范例,对涉及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零容忍”态度,做到快侦、快诉、快审、快判。区检察院要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法律监督,对有案不立、有罪不究等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区法院要进一步规范案件审理流程,准确适用法律条文,对情节严重的非法狩猎、交易等行为依法从严惩处,形成强大的司法震慑。例如,对多次实施非法狩猎行为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可考虑适用禁止令,限制其在一定期限内进入相关区域。
2.完善司法衔接机制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公安、司法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案件线索通报、证据移送、联合等工作的无缝对接。制定统一的司法标准和流程,明确各部门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研判案件形势,研究解决司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例如,针对野生动物鉴定难、价值评估难等问题,可联合建立专家库,为案件办理提供专业支持。
(二)强化宣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