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在全市建筑施工极端天气安全防范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2025-06-23 13:41:42 妙笔智库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建筑施工极端天气安全防范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总结推广区住建局“三道防线”保障极端天气施工安全的先进经验,分析当前全市建筑施工在应对大风、沙尘等极端天气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全市建筑施工领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区(县)分管住建工作的负责同志、住建局主要负责人、建筑施工企业代表,以及市应急管理局、气象局、城管委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刚才,X区住建局就极端天气安全防范工作作了汇报发言,讲得很细致、很到位,既有制度创新,又有实践成效,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学借鉴,切实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全市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建筑施工极端天气安全防范的重要战略意义

  建筑施工领域是极端天气安全事故的高发区,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关系到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大局。当前,我市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期,在建工程项目达580个,建筑面积超4500万平方米,春季大风、沙尘等极端天气频发,给施工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从安全生产维度看,极端天气安全防范是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必然要求——据统计,近三年全国建筑施工领域因极端天气引发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2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15亿元, ……略…… 调动了工人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该项目极端天气隐患报告量同比增加40%。

  (二)隐患排查上建设“检查防线”:打造智能化精准排查模式

  X区住建局创新“智慧监管+重点整治+扬尘防控”的隐患排查机制,实现风险隐患的精准治理。一是运用智慧工地平台提升监管效能,投入180万元升级智慧监管系统,对全区塔吊、深基坑等关键部位实施24小时在线监测,当风速超过12.5m/s(6级风)时,系统自动锁止塔吊运行,202x年已自动触发预警17次,阻止违规作业5起。在昌隆大厦拆除工程中,通过无人机航拍检查脚手架稳定性,发现并整改隐患7处,确保了拆除作业安全。二是聚焦高风险区域开展专项整治,建立“危大工程”管理台账,对深基坑、高支模等部位实行“一项目一方案”,大风天气前重点检查基坑边坡支护、起重机械锚固等环节,202x年春季共检查项目135个,消除深基坑隐患12处、起重机械隐患8处。三是强化扬尘污染防治,督促工地落实“六个百分百”防尘措施,对易破损的防尘网及时修复,增加湿法作业频次,X工地通过安装智能喷淋系统,在沙尘天气自动启动喷雾降尘,使PM10浓度控制在80μg/m³以下,低于国家标准50%。目前,X区已消除各类安全及扬尘隐患35处,整改完成率100%。

  (三)服务措施上筑牢“应急防线”:建立全周期服务保障机制

  区住建局以“服务+应急”双轮驱动,构建“值班值守+演练提升+技术指导”的服务保障体系。一是严格落实应急值班制度,要求各项目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制,确保通讯畅通,区住建局组成3个督导组,对值班情况进行突击检查,202x年通报未在岗项目4个,倒逼制度落实。同时,建立“区-企业-项目”三级应急队伍,配备应急救援设备50台套,开展极端天气应急演练6次,提升快速响应能力。二是开展“上门服务”解难题,践行“马上办、不说不”理念,由建设事务服务中心主任(虚拟人名)带队,深入项目一线提供技术指导,在商业综合体项目中,帮助企业优化了大风天气施工方案,节约防护成本30万元。三是建立隐患整改闭环机制,对排查出的隐患实行“清单化”管理,明确整改责任、措施和时限,复查合格后销号,X项目的外脚手架加固问题经3次复查才予销号,确保隐患整改到位。通过全周期服务,X区建筑企业对服务的满意度达98%,较上年提升10个百分点。

  三、清醒认识全市建筑施工极端天气安全防范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挑战

  (一)预警响应机制不健全导致防范被动

  全市建筑施工极端天气预警响应仍存在“最后一公里”梗阻。一是预警信息传递不畅,部分X县(区)未建立气象与住建部门的实时联动机制,预警信息滞后于天气变化,X县某项目因未及时收到大风预警,导致物料提升机防护棚被吹翻,造成经济损失15万元。二是企业响应速度迟缓,30%的企业在收到预警后,未能在1小时内启动防范措施,X市某项目接到沙尘预警后,未及时苫盖建筑材料,导致扬尘污染被行政处罚。三是工人预警知晓率低,中小项目作业人员对预警信息的接收率不足50%,X镇工地调查显示,仅42%的工人知道极端天气预警渠道,安全意识淡薄问题突出。

  (二)隐患排查存在盲区导致事故风险积聚

  建筑施工隐患排查仍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现象。一是高风险部位检查不到位,全市深基坑、起重机械等危大工程的专项检查覆盖率仅为65%,县某项目的塔吊地脚螺栓在大风天气中松动,因未纳入检查范围,险些引发倒塌事故。二是扬尘防控措施落实不力,40%的工地在沙尘天气未增加湿法作业频次,区某工地因防尘网破损未及时修复,被媒体曝光,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三是智慧监管应用不足,除区外,其他县(区)智慧工地平台覆盖率仅为20%,X市仍依靠人工巡查,效率低下且容易遗漏隐患,202x年春季因人工漏查导致的事故占比达35%。

  (三)应急服务能力不足制约处置成效

  应急服务保障体系存在明显短板。一是应急值班制度执行不严,20%的项目存在领导带班脱岗现象,X县某项目在夜间大风天气中发生围挡倒塌,因值班人员不在岗,未能及时处置,导致事故扩大。二是应急演练流于形式,全市建筑施工企业中,仅45%的企业定期开展极端天气应急演练,X市某企业的演练未结合实际场景,实战性不强,演练后作业人员的应急技能未得到提升。三是技术服务供给不足,基层住建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短缺,X县住建局仅有2名建筑安全工程师,难以满足企业技术指导需求,导致部分企业的防范措施不科学、不到位。

  四、扎实推进全市建筑施工极端天气安全防范的重点任务与举措

  (一)完善预警教育体系,提升主动防范能力

  一是构建全市统一预警平台,2025年6月底前,市住建局要与市气象局共建“建筑施工极端天气预警系统”,实现气象数据实时共享,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全市580个在建项目推送预警信息,确保预警接收率达100%。区要分享智慧预警经验,指导县、市等地区在2025年3月底前完成预警系统部署。二是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市住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