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工程领域审计监督优化营商环境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全面总结近年来我市工程领域审计监督工作成效,深入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系统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强化审计监督,全力推动工程领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审计局领导班子成员,各县(区)审计局主要负责人,市发改委、住建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以及部分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代表。刚才,市审计局相关科室及部分县(区)审计局围绕工程招投标审计、施工分包审计、资金管理使用审计等工作作了汇报发言,内容详实、分析透彻,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我都同意,大家务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工作成效,坚定审计护航营商环境的信心决心
(一)招投标审计成效显著,市场竞争环境更趋公平
近年来,我市审计部门将工程招投标审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抓手,聚焦招投标全过程开展精准监督。202x-202x年,全市共对个投资工程项目招投标情况进行审计,发现各类问题个,涉及金额亿元。其中,查处倾向性招标、规避招标等违规行为起,涉及项目个,金额亿元。例如,在道路改造工程项目审计中,发现招标单位设置不合理资质门槛,排斥潜在投标人,导致项目招标缺乏充分竞争,最终通过 ……略…… 现部分项目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涉及金额万元。通过审计推动,相关部门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次,督促企业补发拖欠工资万元,实现了农民工工资“零拖欠”。同时,推动参建单位严格执行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为名农民工办理建筑业工伤保险,缴纳保险费用万元;督促企业按时足额缴纳契税、增值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相关税费万元,确保了国家税收应收尽收,维护了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和_。
二、剖析问题不足,增强审计优化营商环境的责任感紧迫感
(一)招投标领域违规问题仍时有发生,制度执行需进一步加强
尽管我们在招投标审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违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遏制。部分招标单位对招投标法律法规理解不到位,存在打“擦边球”现象,如以时间紧、任务重为由,简化招标程序,规避公开招标;有的在招标文件中设置不合理条款,为特定企业量身定制招标条件,限制其他企业参与竞争。在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审计中,发现招标单位设置的业绩要求与项目实际需求不符,仅有家企业满足条件,严重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投标人围标串标手段不断翻新,从传统的私下协商报价,发展到利用电子招标系统漏洞,通过虚拟IP地址、篡改投标文件时间等技术手段实施围标串标。部分评标专家在评标过程中存在主观随意性,对投标文件审查不严格,未能及时发现围标串标线索,导致个别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中标,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这些问题反映出我们在招投标制度执行和监管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施工分包管理存在漏洞,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施工分包管理中,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等问题依然存在,且隐蔽性较强。一些总承包单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将工程违法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或个人,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在X住宅小区建设项目审计中,发现劳务分包单位将承接的劳务工程分包给无资质的“包工头”,“包工头”为降低成本,使用劣质建筑材料,造成部分楼房墙体出现裂缝、渗漏等质量问题,引发业主强烈不满。
同时,分包合同管理不规范,部分合同条款模糊不清,对双方权利义务规定不明确,在工程结算、质量责任等方面容易产生纠纷。,对分包单位的日常监管不到位,相关部门和建设单位未能定期对分包单位的施工情况进行检查,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存在较大的质量和安全风险隐患。
(三)资金管理使用不够规范,企业负担有待减轻
在资金管理使用方面,虽然大部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部分建设单位资金拨付不及时,以各种理由拖延工程款支付,导致施工企业资金链紧张,甚至出现停工现象。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计中,发现建设单位因资金筹措不到位,拖欠施工企业工程款亿元,致使项目工期延误X个月,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工程质量保证金比例过高、返还不及时的问题依然存在,加重了企业资金负担。一些项目质量保证金比例高达合同价款的X%,且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迟迟不按约定返还,占用了企业大量流动资金。,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不够严格,存在资金挪用、虚报冒领等风险,影响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和企业的形象。
三、明确目标任务,全力推动工程领域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一)深化招投标审计,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一是拓展审计范围,实现招投标审计全覆盖。将所有使用财政性资金、国有资金的工程项目,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全部纳入审计范围,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2025年计划对X个重点工程项目招投标情况进行审计,确保不留监督死角。二是创新审计方法,提高审计发现问题能力。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招投标数据进行全面筛查和比对,通过分析投标企业的投标报价、业绩、人员信息等数据,发现围标串标线索。建立招投标审计预警模型,对异常投标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审计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三是强化部门协同,形成监管合力。建立由审计、发改、住建、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组成的招投标联合监管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审计发现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对审计发现的围标串标、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同时,推动建立全市统一的招投标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对失信企业进行联合惩戒,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市场环境。
(二)强化施工分包审计,规范市场秩序
一是严格资质审查,把好分包准入关。审计部门要重点关注分包单位的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业绩等资料,确保分包单位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对无资质、超资质范围承接工程的分包单位,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建设单位要建立分包单位资质动态审查机制,定期对分包单位的资质情况进行复核,对不再符合资质要求的单位,及时终止分包合同。
二是加强过程监管,规范分包行为。审计要聚焦分包合同签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