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总结我区在生活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实践成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推动生活垃圾处理向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方向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参加今天会议的有、相关领导,区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城管局等部门负责人,各X镇、X街道主要领导,以及区内相关企业代表。刚才,X街道、X企业作了汇报发言,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享了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经验做法,思路清晰、措施有力,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认真学借鉴并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区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增强工作信心与决心
(一)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奠定资源利用基础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作,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以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 ……略…… 亲眼见证废弃物转化为电能,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污染,太了不起了!”“不仅处理了生活垃圾,还能发电,简直是一举两得,太环保了!”这些反馈充分说明,公众开放日活动有效传播了生态环保理念,提升了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为推动全区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认清形势、直面挑战,明确工作方向与重点
(一)垃圾产生量持续增长,处理压力日益增大
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规模扩大,生活垃圾产生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区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以X%的速度递增,预计未来五年,垃圾产生量还将进一步增加。尽管现有处理设施已满负荷运行,但仍面临较大压力。部分X镇、X街道存在垃圾清运不及时、临时堆放现象,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还可能滋生细菌、传播疾病,对居民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新的处理设施建设,提升整体处理能力,以应对不断增长的垃圾处理需求。
(二)资源化利用水平有待提升,产业发展需加强
虽然我区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目前,资源化利用主要集中在垃圾焚烧发电和炉渣利用等少数领域,对厨余垃圾、废旧塑料等其他类型垃圾的资源化开发不足。例如,厨余垃圾产量占生活垃圾总量的X%左右,但大部分仅进行简单堆肥处理,未能实现高附加值利用;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率仅为X%,大量塑料垃圾进入环境,造成白色污染。,相关产业规模较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制约了资源化利用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协同处理机制不完善
从全区范围来看,不同镇、街道在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作上存在明显差异。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街道,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处理能力较强;而一些偏远镇,由于资金、技术等限制,垃圾处理设施简陋,仍以传统填埋方式为主,处理效率低、环境污染风险高。同时,区域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处理机制,垃圾转运、资源调配等环节存在壁垒,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例如,部分X镇产生的可回收垃圾因缺乏处理能力,只能长期堆放,而其他地区有处理需求却无法获取资源,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负担。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加快项目建设,提升处理能力
一是科学规划项目布局。结合全区人口分布、垃圾产生量等因素,制定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专项规划,在垃圾产生量大、处理能力不足的镇、街道,新建或扩建一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项目。计划未来三年内,投资亿元,新增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吨,确保全区垃圾处理率达到100%。二是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对正在建设的X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建立项目推进台账,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加强施工监管,确保项目按时投产运行。三是推进现有设施升级改造。对老旧垃圾填埋场进行生态修复,完善防渗、渗滤液处理等设施;对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技术升级,提高发电效率和污染物处理水平,确保各项指标持续优于国家标准。
(二)深化技术创新,拓展资源化路径
一是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重点突破厨余垃圾生物转化、废旧塑料化学回收等关键技术。设立专项科研基金,对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团队和企业给予奖励,预计每年投入研发资金万元。二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如厌氧发酵制沼气、热解气化发电等,在镇、街道开展试点应用,总结经验后向全区推广。三是培育壮大产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