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代表X乡,在此次会议上就我乡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作经验汇报。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是安全生产体系的基石,更是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的重大民生工程。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乡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初步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下面,我将我乡的主要做法和体会向各位作一简要汇报。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深刻认识到农村地区道路等级低、安全设施不完善、群众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等客观现实。为此,我们聚焦“责任、源头、_、宣教”四大关键环节,以“四措并举”为总抓手,全力守护群众的平安出行路。
一、坚持高位统筹,构建“责任一体化”的严密治理格局
安全之堤,责任为基。我们深刻认识到,任何工作的有效推进,都离不开一个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责任体系。为此,我们把健全责任链条作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致力 ……略…… 参与,群众广泛监督的立体化排查机制。针对我乡境内X省道和X县道两条交通主动脉,以及延伸至69个村民小组的“毛细血管”通组路段,开展了全覆盖、拉网式的专项排查行动。排查重点聚焦“三高一多”和“三急一差”等事故易发多发点位。排查内容不止于路面,更延伸至道路两侧,对路面塌陷、路基沉降、边坡松动、防护设施缺失、警示标识不清以及易发生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风险点,进行全面细致的勘察登记。对于排查出的每一个隐患点,我们都严格实行台账化、清单式管理。建立详尽的《X乡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台账》,对每一处隐患的位置、类型、风险等级、责任单位、整治时限等信息进行清晰标注,并辅以影像资料,做到“一患一档”。在此基础上,我们采取分类施策、精准治理的方式,针对不同问题对症下药。对于能立即整改的,如路面杂草、泥沙堆积等,我们迅速组织人力进行清理,累计清理里程超过6公里,有效保障了路面洁净和通行顺畅。对于需要增设安全设施的,我们积极筹措资金,已在关键点位增设和更新警示牌、减速带、凸面镜等安防设施超过50个。通过这种精细化的源头治理,我们不仅提升了道路的硬件安全水平,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套动态更新、闭环管理的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力求将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突出精准,形成“全时段闭环式”的常态_态势
严格规范的劝导,是维护交通秩序、震慑违法行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我们整合多方力量,变“突击式整治”为“常态化_”,致力于形成一种覆盖重点时段、重点路段、重点人群的全时段、闭环式_新常态。我们组建了由乡派出所民警、乡干部、村组干部和交通劝导员构成的联合劝导队伍。这支队伍打破了部门壁垒,实现了力量整合与信息共享,确保了_行动的协同高效。在_时间和空间上,我们实施“错时+延时”工作制,紧盯上下班高峰、节假日、赶集日以及夜间等关键时间节点,在事故多发路段、村口要道、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开展全天候的巡逻检查和交通劝导。这种做法有效弥补了常规的盲区,提升了_的覆盖面和威慑力。在_内容上,我们坚持“零容忍”态度,重点严查酒驾醉驾、无证驾驶、超速超载、农用车辆违法载人、驾乘摩托车及电动车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等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交通违法行为。在过程中,我们积极发挥遍布全乡的交通劝导员的“前哨”作用,他们身处一线,能够最高频次地对过往的农用三轮车、摩托车等驾乘人员进行面对面的纠正、劝导和提醒,耐心讲解“一盔一带”的重要性,将安全理念传递到每一次出行中。通过这种柔性劝导与刚性相结合的方式,我们不仅纠正了违法行为,更教育了广大群众。自守护行动开展以来,我乡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了22%,涉及人员伤亡的事故发生率更是下降了35%,交通秩序得到显著改善,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四、深化宣传教育,营造“全民共治共享”的浓厚社会氛围
我们认为,道路交通安全的最高境界,是群众发自内心的自觉遵守。为此,我们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致力于从根本上提升全民交通安全素养,营造一个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我们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宣传矩阵。线上,我们充分利用乡微信公众号、村组微信工作群等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交通安全法规、警示案例分析、安全出行提示等信息,让安全知识“指尖触达”。线下,我们坚持传统有效的方式,通过在交通要道悬挂宣传横幅、在村务公开栏张贴海报、利用“大喇叭”在田间地头广播、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