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学员在公司2025年青年干部党校培训班上的研讨发言

2025-08-25 10:31:50 妙笔智库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学员在公司2025年青年干部党校培训班上的研讨发言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在这里分享我参加本次青年干部培训班以来的一些粗浅感悟。开班不过短短数日,但对我内心的触动与思想的激荡,却远超预期。坦白说,在接到培训通知时,我内心更多的是一种完成任务式的惯性,但8月3日那天,在X师范大学的开班仪式上,X领导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同一记警钟,瞬间敲醒了我思想深处某些安于现状的惰性。特别是“忠诚压舱石”“淬炼硬功夫”等要求,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这次学的意义,也开始反思自己过往工作的得与失、知与行。

  今天,我想围绕“唤醒”与“淬炼”这两个词,谈三点不成熟的体会,向各位领导、老师做个汇报,也与同学们共勉。

  一、从“身至”到“心至”:一次初心的深刻唤醒

  过去,我 ……略…… 来时的路,才能看清脚下的方向,也才能积蓄走向未来的力量。这种从“身在现场”到“心在情境”的转变,是对我初心的一次深刻唤醒。

  二、从“圆滑”到“斗争”:一次担当精神的自我淬炼

  开班讲话中提到,要“发扬敢于斗争的”,这句话引发了我长时间的沉思。在过往的工作中,我自认为是一个善于沟通、注重和谐的“好同事”。面对一些棘手的矛盾和难题,我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如何更“艺术”地处理,如何找到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以维持表面的平稳与和谐。我甚至曾为自己这种“高情商”的处理方式而感到些许自得。

  但通过这几天的学和与同学们的交流,我开始对自己这种所谓的“圆滑”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在一次小组讨论中,我们围绕“忠诚与业务效率”的关系展开了探讨。一位同学尖锐地提出一个问题:当我们为了项目能够快速推进而选择性地忽视一些潜在的风险,或者为了维护团队关系而对某些不合规矩的小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这种行为究竟是对工作负责,还是对更大的原则不负责?这个问题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思想上的枷锁。我开始反思,那种为了你好我好大家好而回避矛盾、绕开难题的做法,究竟是一种处事智慧,还是一种变相的懒惰与不担当?它是不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本质上是斗争精神的缺失?真正的担当,不应仅仅是埋头苦干完成任务,更应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挺身而出。斗争,不是为了制造对立,而是为了坚守原则、捍卫真理、解决真正的问题。它需要的是直面问题的勇气,是敢于自我革命的决心,更是对事业高度负责的忠诚。我认识到,自己过去那种“你好我好”的工作哲学,实际上是在消解组织的战斗力,是在回避一个青年干部应有的责任。这次培训,正在淬炼我这块“怕见火”的“顽铁”,让我开始学着去直面矛盾、拥抱斗争,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而不是一名精致的“裱糊匠”。

  三、从“解题”到“破局”:一次思维能力的重新校准

  作为公司培养的青年干部,我们38名学员大多是各自单位的业务骨干。我们惯于在既定的框架内思考,擅长解决“怎么干”的问题。对于领导交办的任务,我们能够高效地分解、执行、并拿到结果。这当然是我们的优势,但通过与名校名师的交流,我发现这可能也正是我们的局限。

  课程中,一位来自校的教授在讲授思维能力提升时,分享了一个观点:优秀的干部不仅要会“解题”,更要敢于“破局”。所谓“解题”,是在现有的规则和路径下做到最优;而“破局”,则是要跳出当前的框架,去审视规则本身是否合理,去探索新的路径和可能性。这让我联想到自己的工作。我常常满足于将一项复杂的任务圆满完成,并以此为荣。但我很少去追问:这项任务的初衷是什么?它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除了现行的方法,有没有更优的,甚至是颠覆性的解决方案?我更像一个精准的执行者,却缺少了叩问“为什么”的深度思考和打破常规的创新勇气。这种思维上的惰性,在当前这个飞速变化的时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