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在全市气候投融资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会议上的讲话

2025-09-04 09:38:10 妙笔智库

  同志们:

在全市气候投融资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会议上的讲话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气候投融资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_生态文明思想和国家“双碳”战略部署,全面总结我市作为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的工作成效,系统分析当前试点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举措,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合力、创新突破,推动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市构建“7+20+N”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全国碳中和产业之都”注入强劲绿色动能。参加今天会议的有相关领导同志,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生态环境、金融工作的负责同志,市生态环境局、市金融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等23个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保分支机构及地方法人银行主要负责人,以及X汽车企业、X超低能耗建筑企业、X印染园区等50余家重点绿色产业企业代表。刚才,市生态环境局作为试点牵头部门,就我市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开展情况作了专题汇报发言,从组织架构搭建、政策体系完善、金融赋能成效、碳市场融合、全民行动推进等方面,全面梳理了试点以来的创新实践和阶段性成果,汇报内容数据详实、案例具体、思路清晰,提出的下一步工作计划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都完全同意。汇报中提到的“累计为91个低碳项目提供314.6亿元信贷支持”“绿色贷款余额突破889亿元”“年减排二氧化碳350万吨”等一系列成果,充分体现了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和各相关部门的担当作为,也反映出我市气候投融资工作已经取得扎实成效,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大家一定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消化吸收和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全市工作实际,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把握气候投融资试点的战略价值与时代意义

  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是国家赋予我市的重要使命,更是我市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必须从践行国家战略、服务全市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略…… 化来看,我们搭建了X市空气质量环境健康指数(AQHI)发布平台,实时向群众推送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及防护建议,累计服务群众超500万人次;开发了“碳惠X”个人低碳账户,覆盖全市80万用户,群众通过步行、骑行、垃圾分类等低碳行为可兑换公交卡、购物优惠券等奖励,截至202x年底,累计发放奖励价值超20xx万元,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绿色生活的积极性。可以说,气候投融资试点已经成为连接“绿色发展”与“民生改善”的重要桥梁,我们必须持续推进试点工作,让绿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二、聚焦重点任务,全力推动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走深走实见成效

  当前,我市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已经从“起步探索”阶段进入“深化突破”阶段,接下来要重点围绕“金融赋能、碳市场融合、全民参与”三大维度,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试点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一)突出金融赋能核心,打造低碳项目集聚高地

  金融是气候投融资的“血脉”,必须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主体作用,创新产品服务、建强项目载体、打造示范样板,让更多金融资本流向绿色低碳领域。

  一是建强用好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实现“项目-资金”精准对接。项目库是气候投融资工作的“基础工程”,必须坚持“优中选优、动态管理”的原则,不断提升项目质量和对接效率。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筛选可再生能源、氢能、电力装备制造、超低能耗建筑等领域项目500个纳入项目库,其中48个项目已列入省级重点气候投融资项目清单。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第一,扩大项目库覆盖范围,聚焦氢能、储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新兴领域,年内新增入库项目300个以上,其中新兴领域项目占比不低于40%,重点支持X县氢能产业园、X区储能示范项目等10个标志性项目;第二,完善项目库分级分类管理机制,根据项目减排效益、投资规模、成熟度等指标,将项目分为A、B、C三级,优先向金融机构推荐A级项目,2025年力争A级项目获得信贷支持比例达到80%以上;第三,建立“项目库-金融机构”常态化对接机制,每季度召开项目对接会,组织金融机构与项目单位“面对面”洽谈,202x年已促成23个项目与银行达成合作意向,贷款金额超45亿元,下一步要将对接成功率提升至60%以上,确保全年为项目库内项目新增信贷支持100亿元以上。

  二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激发金融机构参与活力。金融产品创新是提升气候投融资效能的“关键一招”,必须鼓励金融机构结合我市产业特点,推出更多个性化、差异化的绿色金融产品。截至202x年底,全市各银行保险机构已推出“光伏贷”“绿能贷”“碳配额质押贷”等115项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其中“光伏贷”已累计发放贷款18.7亿元,支持镇、街道等120个村(社区)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达25万千瓦,年发电量3.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0.5万吨。下一步,要重点推动三方面创新:第一,针对氢能产业推出专项金融产品,支持银行、银行开发“氢能装备生产贷”“加氢站建设贷”,设立20亿元氢能产业专项信贷额度,力争2025年支持氢能项目15个以上,推动我市氢能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第二,探索碳金融创新,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碳配额质押贷款、碳期货与现货结合融资等业务,目前我市9家发电企业拥有盈余碳配额603.3万吨,下一步要推动其中30%以上通过质押方式获得贷款,预计可新增融资12亿元;第三,打造绿色金融示范标杆,在现有银行支行、银行支行2家省级绿色支行基础上,年内再培育3家市级绿色支行,给予绿色支行在信贷规模、不良率容忍度等方面的政策倾斜,推动绿色支行绿色贷款占比提升至50%以上。截至202x年底,全市绿色贷款余额已达889.46亿元,同比增长29.3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8.7个百分点,下一步要保持这一增长势头,2025年力争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

  三是推进开发区示范创建,打造减污降碳协同样板。开发区是产业集聚的“主战场”,也是气候投融资试点的“重要载体”,必须以开发区为单元,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前,我们已以县印染行业为代表,打造了首个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示范园区,通过推动28家印染企业集中入园,实现统一审批、统一供地、统一供热、统一污水处理,年减少碳排放25500吨,同时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40%以上,累计为园区企业提供31亿元授信支持,带动园区产值增长15%。下一步,要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这一模式:第一,扩大示范园区范围,年内再打造经济开发区(装备制造)、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能源)、X循环经济园区(资源综合利用)3个市级气候投融资示范园区,每个园区至少培育5家低碳标杆企业,制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标准;第二,加大对园区的金融支持力度,设立50亿元开发区气候投融资专项基金,对示范园区内企业的节能改造、清洁能源替代项目给予贴息支持,贴息率不超过3%;第三,建立园区碳核算体系,为每个示范园区配备专业碳核算团队,定期开展碳排放核算与核查,推动园区年碳排放强度下降5%以上,到2025年,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完成气候投融资示范创建前期准备工作,形成“一园区一特色、一产业一方案”的发展格局。

  (二)深化碳市场融合,助力主导产业绿色转型

  碳市场是引导企业低碳转型的“指挥棒”,必须紧紧抓住全国碳排放权交易(CEA)市场扩容、自愿减排交易(CCER)市场重启的机遇,推动我市主导产业深度融入碳市场,提升产业绿色竞争力。

  一是抓实重点行业碳排放数据质量,夯实碳市场参与基础。碳排放数据是企业参与碳交易的“通行证”,数据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碳成本核算和碳交易成效。目前,我市已对发电、水泥、化工和造纸四大行业的48家重点排放企业开展碳排放数据质量提升行动,通过开展23场专题培训、组织12次交叉核查,企业碳排放数据准确率提升至98%以上。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第一,扩大数据质量提升范围,随着碳市场扩容至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年内将数据质量提升行动覆盖至全市65家重点排放企业,确保每家企业至少配备2名持证碳核算人员;第二,建立数据质量“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市统计局等部门,每季度开展碳排放数据抽查,对数据造假企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目前已对2家数据异常企业进行约谈整改;第三,推动数据共享与应用,建立全市重点行业碳排放数据库,实现与省生态环境厅、全国碳交易平台的数据对接,为企业提供碳成本分析、碳交易策略制定等个性化服务,帮助企业降低碳交易风险。截至目前,我市9家发电企业已完成三个周期的碳配额履约交易,累计盈余配额603.3万吨,通过碳交易获利5.88亿元,其中X发电公司通过优化碳交易策略,单周期获利超1.2亿元,下一步要推动更多企业通过碳交易实现“低碳增收”,2025年力争全市重点排放企业碳交易获利突破8亿元。

  二是抢抓CCER市场重启机遇,培育碳减排新增长点。CCER市场重启是气候投融资的“新风口”,必须加快开发符合条件的CCER项目,为我市绿色产业发展开辟新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