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新车上牌“一件事”改革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重点事项清单》部署要求,总结前期改革试点经验,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推动服务模式向“数据共享、协同高效”全面升级。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服务管理局、市公安局、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县(区)分管负责同志,以及部分汽车生产企业、金融机构代表。刚才,X区、X部门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新车上牌“一件事”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
(一)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举措
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新车上牌“一件事”改革通过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实现购车、购险、缴税、上牌全流程线上闭环办理,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一站式”服务。以我市试点为例,改革后群众办理新车上牌从原来需要跑5个部门、提交7项材料、耗时3天以上, ……略…… 从原来的65%提升至92%,“非常满意”和“满意”的评价占比超过90%。改革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也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了的公信力。
二、准确把握新车上牌“一件事”改革的重点任务
(一)持续深化数据共享,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数据共享是改革的核心和基础。要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数据对接和系统整合,确保车企、保险、税务、公安等部门的数据实时共享、动态更新。一方面,要扩大数据共享范围,不仅要共享车辆基本信息、购置税缴纳信息等,还要逐步将金融抵押登记、车船税缴纳等信息纳入共享范畴,实现全流程数据贯通。另一方面,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数据分类分级、脱敏处理、访问控制等制度,确保数据在共享过程中的安全可控。例如,常州市通过建立专用测试端口,对选车下单、保单生成等30余项功能进行了200余次操作检验,确保数据互通零差错。我市要借鉴这一经验,加强对数据共享平台的测试和优化,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二)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办事体验
流程优化是改革的关键环节。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简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一是要完善线上服务功能,优化“交管12123”APP的操作界面,增加智能导办、语音提示等功能,引导群众快速完成操作。例如,重庆市通过集成车企和税务H5页面,实现了跨部门、跨平台数据聚合,群众无需在多个APP之间切换即可完成全流程办理。二是要拓展线下服务渠道,在汽车销售4S店、服务中心等场所设置自助服务终端,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同时,要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_的关怀,提供线下帮办代办服务,确保改革惠及全体群众。三是要建立服务评价机制,通过“好差评”系统、电话回访等方式,及时收集群众反馈,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三)强化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
新车上牌“一件事”改革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各牵头部门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时间表。配合部门要积极主动作为,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工作落实。例如,市公安局要加强与车企的合作,推进车辆预查验工作,实现车辆“出厂即查验”;市税务局要优化电子税务局功能,确保购置税缴纳便捷高效;市金融监管局要引导金融机构与公安交管部门建立数据接口,实现抵押登记与上牌业务同步联办。同时,要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问题,要通过专题会议、联合调研等方式,共同研究解决方案,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四)加强宣传推广,扩大改革影响力
宣传推广是改革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新车上牌“一件事”改革的政策内容、办理流程和优势特点,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一是要利用官网、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改革政策解读、操作指南等信息,让群众了解改革带来的便利。二是要在汽车销售4S店、服务中心等场所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安排工作人员现场讲解,引导群众体验线上服务。三是要开展典型案例宣传,通过媒体报道、短视频等形式,展示群众和企业的改革体验,增强改革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常州市通过招募“试点体验官”,制作视频教程,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累计验证优化系统功能设置37处。我市要借鉴这一做法,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三、强化保障措施,确保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各县(区)、各部门要把新车上牌“一件事”改革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专门的工作专班,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部署、亲自协调推动,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落实。要将改革任务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对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进行约谈问责。同时,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对接,及时了解政策动态,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 下一篇:在全市韧性城市建设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