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我县坚持以_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及省、市关于水资源保护的决策部署,紧扣“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四水同治”为抓手,统筹推进水资源节约、河湖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等重点任务,全县水资源管理效能稳步提升,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系统谋划,水资源管理“底数”更清
年初即制定《XX县2025年水资源保护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12项具体指标、23项重点任务,建立“县级统筹、部门协同、乡镇落实”三级责任体系,将水资源保护纳入乡镇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压实“一把手”责任。
一是强化基础摸排。组织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合开展全县水资源普查“回头看”,对县域内 ……略…… 颜值”更靓
坚持问题导向,以“清四乱”“护岸线”“净水质”为重点,全面推进河湖生态修复,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
一是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建立“河长+警长+检察长+民间河长”联动机制,全县326名河长、28名警长、5名检察长、126名民间河长常态化巡河,上半年累计开展联合47次,清理河道垃圾1200余吨、违规建筑32处、阻水片林56亩,整改“四乱”问题51个,整改完成率100%。其中,针对XX水库围垦种植问题,联合自然资源部门依法拆除违建棚屋8间,恢复库区耕地15亩,得到省水利厅通报表扬。
二是系统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争取上级资金2800万元,启动XX河(XX段)生态治理项目,完成河道清淤12公里、岸坡防护3.6公里,种植水生植物(芦苇、菖蒲)8000平方米,投放鱼苗12万尾;推进XX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隔离防护网5.2公里,配套建设生态沟渠3条、截污井7座,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同时,在XX镇试点“生态缓冲带”建设,沿河道种植本土灌木、草本植物,形成“水生-湿生-陆生”立体生态系统,试点区域水质氨氮、总磷浓度分别下降28%、35%。
三是强化水质监测预警。优化完善地表水监测网络,在原有15个国控、省控断面的基础上,新增乡镇级断面12个,实现全县主要河流水质监测全覆盖;升级智慧水利平台,接入水质自动监测站23座、视频监控点37个,实时监控pH值、溶解氧等18项指标,上半年发布水质预警信息21次,成功处置突发水污染事件3起(如XX企业污水管网泄漏事件,通过快速截流、生态修复,3日内恢复水质达标)。
三、强化保障支撑,长效机制“根基”更牢
坚持“建管并重”,从制度、资金、技术等方面完善保障体系,推动水资源保护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一是健全管理制度。出台《XX县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河道保洁员岗位职责》等制度9项,明确农村供水工程“县管总、乡监管、村负责”三级管护机制,招聘专职河道保洁员186名,落实管护经费420万元,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二是拓宽资金渠道。争取水利发展资金1800万元、省级环保专项资金1200万元,统筹用于河道治理、水源地保护等项目;探索“+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模式,引导XX矿业集团捐资500万元用于XX河生态修复,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水资源保护超20xx万元。
三是加强技术支撑。与XX大学环境学院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组建水资源保护专家团队,定期开展水质分析、生态评估;推广使用“河长制”APP,实现巡河轨迹记录、问题上报、处置反馈全流程数字化,上半年通过APP上报问题76个,处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