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支部主题日活动,我很高兴能有机会和X公司的全体员同志们一起学、一起交流。根据市国资委的统一安排,我围绕“深化建设、筑牢监管堤坝、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同大家讲一堂课。这既是落实全面从严治主体责任的规定动作,也是一次深入基层的思想碰撞和工作探讨。国有企业是我们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征程中,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XX公司作为市属国企的重要一员,承担着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的特殊职责,性质特殊、责任重大。因此,抓好的建设,特别是建设,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紧迫。下面,我将围绕主题,从三个方面与同志们进行深入交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强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的就是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的生死存亡。_反复强调,“建设永远在路上”。对于我们国资国企而言,问题绝不是个人小事,而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乃至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
第一,建设是全面从严治的永恒课题,是国企姓“”的本色所在。回顾我们百年奋斗历程,一部波澜壮阔的史,就是一部锲而不舍的建设史。从“三大纪律注意”到延安_,从“两个务必”到新时代的纪律规定,优良始终是我们 ……略…… 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激励,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汇聚起磅礴力量。
二、聚焦关键环节,织密织牢国资监管的“安全防护网”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XX押运公司的资产规模日益庞大,业务领域持续拓展,这对我们的监管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如果监管体系存在短板和漏洞,就如同堤坝有了蚁穴,随时可能对国有资产安全构成致命威胁。因此,我们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聚焦关键环节,创新监管方式,构建一个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的现代化监管体系。
第一,以制度建设为基石,构建科学严密的闭环监管体系。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必须摒弃那种认为制度是“束缚手脚的绳索”的错误观念,牢固树立“制度是发展的压舱石、安全的防火墙”的理念。要对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一次系统性梳理和评估,查漏补缺,提档升级,确保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我们要着力构建一个涵盖“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的全流程闭环监管体系。在决策环节,要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完善董事会、会、经理层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确保每一项重大投资、重大项目、重大资金运作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坚决杜绝“一言堂”和个人专断,从源头上防范决策风险。在执行环节,要将制度要求转化为标准化的操作流程(SOP)。从款箱出入库、车辆线路规划、人员枪弹管理,到客户交接、应急处置,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骤都要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要让每一位员工都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应该怎么做”,使制度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监督环节,要整合纪检、监事会、审计、风控、财务等内控力量,形成监督合力。同时,要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社会公众的监督和职工群众的监督,完善举报投诉机制,让监督无处不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反馈环节,要建立常态化的评估和纠偏机制。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和绩效考核,及时发现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将其作为修订完善制度、优化决策流程的重要依据,形成一个自我完善、持续优化的良性循环。
第二,以数字赋能为引擎,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在数字经济时代,传统的“人盯人”监管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用科技手段为国资监管插上“智慧的翅膀”。近年来,我们看到一些行业头部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值得我们学借鉴。我们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的智慧安防指挥中心。这个中心不仅仅是一个监控画面墙,更应是企业运行的“大脑”和“中枢神经”。要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对“人、车、枪、弹、款箱、库房”等核心要素的全天候、立体化、智能化感知和_。要充分利用我国自主可控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我们不仅要实现车辆的实时定位,更要追求亚米级的精准定位。目前,先进的技术已经可以做到对车辆位置的实时追踪精度达到5米以内,确保车辆严格按照预定线路行驶。同时,车载智能终端应集成一键报警、异常震动报警、偏离路线报警、超时停留报警等多种功能,并确保报警信号能在3秒内直达指挥中心,为应急处置赢得宝贵时间。通过电子围栏技术,可以对车辆行驶区域和停靠点进行精确管理,任何违规行为都将无所遁形。要探索应用物联网(IoT)技术。在款箱上加装智能锁和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款箱的状态、位置、开关记录;在金库和营业网点部署智能安防系统,可以通过生物识别、视频智能分析等技术,实现对进出人员的精准_和异常行为的自动预警。这些海量的数据汇集到指挥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不仅能实现事后追溯,更能实现事前预警和事中控制,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三,以考核问责为利剑,确保监管责任落到实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的关键在于责任。如果监管责任不落实,再好的制度、再先进的技术也会形同虚设。我们必须高悬考核问责的“利剑”,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要建立一套科学、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要改变过去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模糊考核方式,将监管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在指标设定上,要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定量指标权重应占到70%左右,定性指标占30%左右。定量指标可以包括:安全事故发生率、线路准点率、客户投诉率、运营成本控制率等可以量化的硬指标。定性指标可以包括:制度执行情况、团队协作精神、服务质量评价、建设成效等。要将考核结果与绩效薪酬、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核心利益硬挂钩。对于严格履行监管责任、圆满完成任务的集体和个人,要大张旗鼓地予以表彰和奖励,在薪酬分配和职业发展上给予倾斜。对于因失职渎职导致国有资产损失或造成恶劣影响的,不论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严肃追责。要综合运用通报批评、诫勉谈话、降职降级、经济处罚乃至纪律处分等多种手段,真正树立起“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违法必惩处”的鲜明导向。
三、坚持创新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