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X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奖代补"实施方案(202x-2025年)》(X政发〔202x〕18号)及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农田水利设施"以奖代补"工作的通知》(X农发〔202x〕5号)要求,我县坚持"引导、农民主体、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原则,聚焦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难题,创新政策落实机制,有力推动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质增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位统筹强部署,构建政策落实"四梁八柱"
县委、将农田水利"以奖代补"政策落实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成 ……略…… 设施建设,明确单项目奖补标准(泵站每千瓦奖补20xx元、机井每眼奖补1.5万元、塘坝清淤每立方米奖补30元、管网每米奖补80元),既保障基本需求,又避免"撒胡椒面"。
实施流程:严格实行"四议两公开"(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由村民委员会牵头组织项目申报,经乡镇初审(重点核查建设必要性、群众支持率)、县级复审(农业农村局联合水利局、财政局现场勘查)后公示7天,无异议后纳入年度项目库。202x年以来,全县共申报项目178个,经审核入库152个,涉及农田面积12.6万亩,群众自筹资金1200余万元(主要用于配套材料采购、人工费用)。
质量监管:建立"专业监理+群众监督"双轨机制,委托3家甲级水利工程监理公司全程驻点监督,同时在每个项目点设立"质量监督岗",推选5-7名村民代表参与材料验收、工序把关(如混凝土配比、管道埋深等)。县农业农村局联合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专项抽检23次,抽检管材、水泥等建材18批次,整改质量问题7处,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99.2%。
三、强化管护促长效,保障设施发挥持久效益
针对以往农田水利设施"重建轻管"问题,我县创新"建管一体"模式,明确"谁受益、谁管护"原则,指导项目村通过"一事一议"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主体和经费。目前,152个项目已全部签订管护协议,其中由村集体直接管理的112个、委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家庭农场)管理的32个、村民自主管理的8个。
创新机制:探索"以田养渠"模式,将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费用纳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考量(对管护到位的村,优先安排下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广"水利管家"服务,从水利系统退休人员、农村"土专家"中选聘20名专职管护员,负责日常巡查、简单维修(月均补助800元)。202x年以来,累计解决设施堵塞、渗漏等问题46起,设施正常运行率达95%以上。
四、工作成效与下一步计划
截至202x年8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