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县传统村落保护与文旅开发协同发展情况报告

2025-09-09 10:25:39 妙笔智库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活化石”,更是地域文化的“基因库”。近年来,X县深入贯彻落实_关于“把传统村落保护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保护优先、活态传承、文旅融合”主线,以全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建设为契机,探索出“保护促开发、开发反哺保护”的协同发展路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县传统村落保护与文旅开发协同发展情况报告

  一、工作推进总体情况

  X县现存传统村落32个(其中国家级12个、省级20个),覆盖全县8个乡镇,建筑年代跨度从明清至民国,集中体现了徽派、赣派、客家等多元建筑风格,拥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传统民俗活动15项。202x年以来,我县累计投入保护资金6800余万元,实施传统建筑修缮项目47个,完成核心 ……略…… 提供低息贷款4500万元;出台《X县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明确“修旧如旧”技术标准、村民建房_要求,将传统村落保护纳入乡镇年度考核(占比15%),近三年未发生违规拆建事件。

  3.​​“活态传承+数字化”长效保存机制​​。设立非遗传所6个,邀请12名非遗传承人驻点教学(如XX村的竹编技艺、XX镇的木雕工艺),年均开展培训20场、覆盖群众600余人次;启动“数字村落”工程,运用三维扫描、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完成32个村的全景建模和200余处重点建筑的精细扫描,建立“一图一档一视频”数字档案库,实现建筑病害实时监测、文化信息云端共享。

  (二)聚焦多元赋能,激活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

  1.​​业态创新“搭台子”​​。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传统建筑+民俗体验+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如在XX村打造“古宅民宿+非遗工坊+农耕体验”综合体,改造古宅18栋作为精品民宿(单栋年均营收12万元),配套设置竹编、陶艺体验区(日均接待游客50人次),联动周边农田开发“认养农业”(年销售有机蔬菜30吨);在XX镇依托百年徽派建筑群,策划“春耕祭”“秋收宴”等季节性民俗活动,202x年“十一”期间吸引游客2.3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销售土蜂蜜、笋干等特产180万元。

  2.​​品牌营销“扩圈子”​​。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矩阵:线上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推出“X县古村24小时”“跟着非遗游古村”等短视频系列(累计播放量超5000万次),培育本地文旅博主12名;线下举办“传统村落文化节”“古建摄影大赛”等活动,202x年首次与省文旅厅合作举办“江南古村论坛”,吸引全国20余个古村代表参会,我县被列为“江南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创新试验区”。

  3.​​利益联结“聚合力”​​。探索“村集体+企业+农户”合作模式,明确“保护费用共担、经营收益共享”原则。如XX村将集体所有的5处古宅打包出租给文旅公司(年租金30万元),其中20%用于村公益事业(修建文化广场、老年食堂),30%按村民房屋面积分红(户均年增收1500元),50%用于古建日常维护;鼓励村民参与文旅服务(如担任讲解员、手作导师),目前全县传统村落旅游从业人数达1200人,占常住人口的28%。

  (三)强化问题导向,破解协同发展“中梗阻”

  尽管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我县传统村落保护与文旅开发仍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部分偏远村落基础设施薄弱(如XX村通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