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所居住的东北XXXXX小城,早市一般自发形成。有时,小城的管理者也会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因势利导为人们指定早市区域。每年正月刚过、早春时节,早市便开始了。虽然乍暖还寒,凉意尚存,但人们屋里猫了一冬的热情早已迫不及待地呼唤早市了。于是,在小区周边、在步行街旁、在城市的犄角旮旯,在不影响交通及周边市民生活学工作的前提下,早市便应运而生了。
如果文绉绉地给早市下个定义,那么早市是以最经济实惠的方式让供需直接、快速见面的平台。螺丝壳里做道场,早市的作用不可小觑。在这里,应季果蔬可以带着早起采摘的露珠第一时间与市民见面,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省去了中间环节,惠及千家万户;在这里,贩夫走卒也可以将自已走村串户搜罗到的“宝贝”呈现给人们。总这,百物在这里迎百客,人们总能淘到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有时,早市也“扩容”,俨然成了旧物、跳蚤市场。早市往往因陋就简,幕天席地,无须高大尚的门市,也极少需要配套设施。往往一块垫布,几个简单容器,或是农家自编的筐,或是变废物为宝的化肥袋子,或是几个包装箱子,一辆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三轮车就可以了。业主往往各显神通,各色器物都会粉墨登场。一块砖头、一个马扎或许成了摊主的“办公椅”。对了,一台秤量宇宙万物的电子秤是必不可少的。归根到底,为了方便交易,降低成本,咋快咋来,咋省钱咋来。城市的管理者也乐见早市成就各方。早市也有个发育成长过程,每年往往早春开始时稀稀拉拉,随着季节变化不断壮大,仲夏高峰时浩浩荡荡,占了一条街或整条路。最后,秋风扫落叶,到初冬时节,寒潮来了,早市就消失在街边巷角了。
早市是小城最有烟火气的地方。在小城,没有逛过早市的寥寥无几。大多数成年人,无论男女,基本上都到早市逛过几回。早市的业主往往以城市周边的菜农为主,辅以小商小贩。家庭煮妇当然是早市的常客、老主顾,职场型男偶尔也会接接地气,在某个清晨早起,这……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