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决策部署,总结前期诊断式排查整治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阶段复查验收及长效_任务,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措施,全面筑牢危险化学品安全防线。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分管领导、区应急管理局班子成员、各街道(镇)安监办主任、危化品企业主要负责人,以及安全生产专家代表。刚才,X街道、X企业、区应急管理局危化品监管科、安全生产专家团队作了汇报发言,围绕隐患排查整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监管措施优化等方面谈了做法和建议,讲得很具体、很到位,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全区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排查的重要意义
(一)从生命安全角度把握排查工作的紧迫性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_等特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前,全区共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28家、经营企业156家、仓储企业12家,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23种、重点监管工艺18项,安全风险点多面广。据统计,202x年全国 ……略…… 专家团队12批次、156人次,对56家危化品企业开展“诊断式”检查,发现各类隐患897处,其中重大隐患23处,整改率达96.3%。例如,X企业在专家指导下,完成了硝化反应装置自动化改造,消除了手动控制带来的操险。二是监管机制不断创新。建立“专家诊断+跟进”模式,对专家排查出的隐患,由应急管理部门依法下达整改指令书,形成“查、改、销”闭环管理。202x年共下达文书127份,立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3起,罚款金额186万元。三是安全基础持续夯实。企业安全投入累计达1.2亿元,新增智能监控设备320台套,完成老旧设备更换156台,全区危化品企业自动化控制水平平均提升40%。
(二)当前隐患排查整治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高标准、严要求,仍存在不少短板:一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28家生产企业中,有7家未建立隐患自查自纠制度,企业在复查中发现其储罐区防火堤裂缝未及时修复,反映出“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依然存在。二是隐患排查专业性不足。部分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2025年1月抽查显示,43%的企业隐患排查记录存在“表述模糊、整改措施不具体”等问题,如企业将“防爆电气线路老化”仅记录为“线路问题”。三是整改闭环管理不严格。前期排查出的897处隐患中,仍有34处未完成整改,X仓储企业因资金问题,迟迟未更换过期的气体检测仪,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四是监管力量配备不足。区应急管理局危化品监管科仅6名工作人员,却需监管200余家企业,人均监管企业数量达33家,远超国家规定的15家标准,导致监管频次和深度不够。
(三)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从根源上看,问题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部分企业认为隐患排查是“增加成本”,没有认识到安全与效益的辩证关系;个别监管人员存在“宽松软”现象,对隐患整改跟踪不到位。二是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全区危化品企业中,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资质的仅占18%,低于全省35%的平均水平,企业自主排查隐患能力薄弱。三是长效机制尚未健全。隐患排查整治多依赖专项行动,常态化、制度化的监管机制仍不完善,如专家诊断服务尚未实现全覆盖,中小企业难以获得专业技术支持。
三、强化责任担当,全面推进危险化学品隐患排查整治提质增效
(一)压实三级责任体系,构建全域监管网络
一是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各街道(镇)要将危化品安全纳入“政同责、一岗双责”考核,主要负责同志每月至少带队检查1次,分管负责同志每周检查不少于2次。建立“街道(镇)—社区(村)—企业”三级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86名,实现监管全覆盖。例如,X街道可参照“1名班子成员+2名人员+3名网格员”模式,组建危化品安全巡查专班。二是夯实部门监管责任。应急管理部门要牵头抓总,重点查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交通运输部门要严管危化品运输环节,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格局。三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签订安全承诺书,建立“一线员工自查、安全部门检查、管理层督查”的三级排查机制,确保隐患整改“五落实”(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
(二)深化三项重点措施,提升隐患整治实效
一是开展“全覆盖”复查验收。从即日起至6月底,对前期排查出的所有隐患开展“回头看”,采取“专家+”模式,逐企、逐项核查整改情况。对逾期未改的,依法从重处罚;对重大隐患整改不到位的,坚决停产整顿。2025年计划开展复查行动4轮,出动专家和人员500人次以上。二是实施“精准化”专家诊断。建立区级危化品安全专家库,聘请化工工艺、安全工程等领域专家30名,每季度为企业提供免费诊断服务。对28家生产企业和12家仓储企业实现专家服务全覆盖,对156家经营企业按30%比例抽查,预计全年开展诊断服务120家次。三是推进“智能化”监管升级。2025年投入800万元,建设危化品安全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企业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实时监控。6月底前,所有生产企业和仓储企业必须完成智能监控设备安装,接入区应急指挥中心,提升监管效率。
(三)健全三项保障机制,巩固安全生产基础
一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由办公室牵头,整合应急、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数据,建立危化品企业“一企一档”数据库,实现许可信息、隐患排查、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