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春季农资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前期春季农资专项检查行动成效,深入分析当前农资市场监管面临的形势与问题,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强化责任落实,切实保障全区春耕生产顺利进行,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综合行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各镇(街道)分管领导,以及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代表。刚才,X镇、X街道和相关企业代表分别作了汇报发言,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工作经验与存在问题,讲得非常全面、深入,我完全赞同,各单位要认真学借鉴,确保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下面,结合全区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春季农资专项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从保障粮食安全角度看农资整治的必要性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而优质农资是粮食丰收的基础保障。春季作为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农资的质量与供应直接关系到 ……略…… 区所有镇(街道)。在化肥检查方面,重点检测养分含量、包装标识等指标,抽检化肥样品批次,合格率达98%;在农膜检查中,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销售厚度小于0.01毫米聚乙烯地膜的情况进行重点排查,暂未发现违规销售行为;在种子、农药检查中,查处标签不规范、未备案等问题起,责令整改家,立案查处违法案件X起,有效震慑了违法违规经营行为。通过集中整治,全区农资市场秩序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群众购买农资的放心度显著提升。
(二)强化责任落实,构建协同监管机制
本次专项检查行动中,建立了“主导、部门联动、属地负责”的工作机制。区农业农村局充分发挥牵头作用,联合市场监管、综合行政等部门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各镇(街道)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组织网格员、农技人员开展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上报问题线索。例如,镇建立了“农资经营户台账”,对辖区内家农资店实行“一户一档”管理,动态掌握经营情况;X街道创新推出“农资监管APP”,实现人员与经营户线上实时沟通,提高了监管效率。,还加强了与周边县区的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案件协查机制,形成了跨区域监管合力,共同维护农资市场秩序。
三、正视问题短板,清醒认识农资专项整治工作的薄弱环节
(一)监管覆盖存在盲区,力度有待加强
尽管前期开展了大量工作,但在监管覆盖面上仍存在一些盲区。部分偏远村庄、城乡结合部的农资经营网点检查频次较低,一些流动商贩利用监管空隙,走村串户销售来源不明的农资产品,增加了监管难度。从力度来看,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震慑力不足。个别案件存在调查取证难、处罚程序复杂等问题,导致案件办理周期较长,处罚结果未能及时公开,对违法经营者的警示作用不明显。例如,在查处一起假种子案件时,由于涉及多个环节的证据收集,从立案到结案耗时长达3个月,影响了效率和公信力。同时,对农资生产源头的监管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小微型农资生产企业存在生产工艺落后、质量控制不严格等问题。
(二)经营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群众参与度不高
部分农资经营户法律意识淡薄,对产品质量安全重视不够,存在侥幸心理。在检查中发现,部分经营户未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对所售农资产品的质量状况不了解。,一些经营户为追求利润,销售价格虚高的农资产品,损害了农民利益。从群众层面来看,农民群众对农资识假辨假能力不足,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据调查,全区仅有35%的农民能够正确识别农资产品标签信息,大部分农民在购买农资时,更注重价格而忽视质量。同时,群众举报投诉渠道不够畅通,部分农民在发现问题后,不知道如何_,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未能及时被查处。
四、强化工作举措,扎实推进春季农资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大力度,实现监管全覆盖
一是扩大检查范围。在原有检查基础上,将偏远村庄、城乡结合部、农村集市等区域作为重点,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不留死角。增加对流动商贩的巡查频次,严厉打击无证经营、流动兜售假冒伪劣农资等行为。二是强化案件查处。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群众举报、日常检查发现的违法线索,做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查处。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案件,要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并及时公开曝光,形成强大震慑。三是加强源头治理。对农资生产企业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规范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农资生产企业“红黑榜”制度,对信誉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