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信用交通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总结我市信用交通建设成效,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凝聚共识、压实责任,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放管服”改革走深走实,助力交通强市建设。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市交通运输局机关各科室及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重点运输企业代表。刚才,X县、区交通运输局和运输集团分别作了汇报发言,结合各自实际分享了信用交通建设的经验做法,讲得很具体、很有针对性,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地各单位认真学借鉴,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下面,结合我市交通运输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信用交通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加快推进信用交通建设,是贯彻落实、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更是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从国家层面看,、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近年来先后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xx—202x年)》《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 ……略…… 024年,我市在道路运输经营许可审批中,共对23家存在失信记录的企业进行了重点核查,有效防范了风险。2025年要进一步优化核查流程,实现与省交通运输信用信息系统的实时对接,核查时限从3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提升审批效率的同时筑牢信用防线。
(二)深化事中信用监管,提升精准治理效能
事中监管要以构建“信用监管一张网”为目标,推动信用评价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机衔接。首先,完善信用评价体系。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特点,细化运输企业、工程建设、从业人员等8类主体的信用评价指标,建立“AAA—D”五级信用等级划分标准。例如,对客运企业,将安全事故率、服务投诉率、履约情况等12项指标纳入评价体系,202x年已完成全市562家客运企业信用评价,其中AAA级企业48家,占比8.5%,D级企业12家,占比2.1%。2025年要扩大评价覆盖范围,将网约车平台、共享单车运营企业等新兴领域主体纳入评价体系,实现行业全覆盖。
,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根据信用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对AAA级企业,减少抽查频次,抽查比例不超过5%;对D级企业,提高抽查频次,抽查比例不低于50%,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202x年,我市在货运市场监管中,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抽查120家次,发现问题8家,整改率100%;对失信企业抽查350家次,发现问题87家,立案查处23起,形成了有效震慑。2025年要进一步细化监管措施,建立“信用+风险”监管模型,对不同信用等级企业制定“监管清单”,实现“守信少查、失信严查”的精准化监管。
(三)完善事后信用监管,强化失信惩戒与信用修复
事后监管要坚持“惩戒与修复”并重,形成信用监管闭环。一方面,规范失信行为认定与惩戒。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领域失信行为认定和管理办法》,对超限超载、恶意欠薪、围标串标等28类失信行为进行认定,建立失信主体“黑名单”,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202x年,我市共认定交通运输领域失信主体137家(人),其中26家企业被限制参与招投标,12名个人被限制高消费,有效遏制了失信行为蔓延。2025年要建立失信行为“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每季度根据政策变化和行业需求更新认定标准,确保惩戒合法合规。
另一方面,畅通信用修复渠道。建立“线上+线下”修复服务机制,通过市交通运输局官网、服务大厅设立信用修复专区,为失信主体提供政策咨询、材料审核、流程指引等“一站式”服务。202x年,我市共帮助89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平均修复时限15个工作日。2025年要进一步压缩修复时限至10个工作日,并开展“信用修复培训进企业”活动,全年计划举办培训12场,覆盖企业500家以上,引导市场主体主动纠正失信行为,重塑信用形象。
三、突出创新驱动,以数字化手段赋能信用交通建设
(一)打造全领域信用服务平台
依托“互联网+监管”框架,2025年年底前建成全市统一的交通运输信用服务平台,实现信用信息“一网归集、一网管理、一网应用”。平台要整合行业内12类业务系统的信用数据,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检查、投诉举报等,形成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例如,对运输企业,平台将自动采集其近3年的违法违规记录、安全生产事故、服务质量评价等数据,生成信用“画像”。同时,平台要与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省交通运输信用信息系统对接,实现信用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2025年6月底前完成接口开发和数据互通测试。
(二)推动信用数据深度应用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挖掘信用数据价值,为监管和服务提供支撑。一是开发“信用风险预警”功能,对可能出现失信行为的企业提前发出预警,2025年先在危险品运输、工程建设领域试点,力争预警准确率达到80%以上。二是推出“信易贷”服务,联合金融机构根据企业信用等级提供差异化信贷支持,对AAA级企业给予最高20%的利率优惠,2025年计划帮助100家信用良好的中小运输企业获得贷款5亿元以上。三是建立“信用+民生”服务场景,在公共交通领域推行“信用支付”,对信用良好的乘客给予一定额度的先乘后付额度,提升出行便利性。
(三)强化信用信息安全管理
制定《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对涉及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实行严格_。平台要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防护系统,定期开展安全测评和应急演练,2025年至少组织2次网络a全应急演练,确保信用信息不泄露、不篡改。同时,建立信用信息使用追溯机制,对数据查询、调用等操作全程留痕,防止数据滥用,切实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四、压实工作责任,确保信用交通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