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推广X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项目综合试点经验,分析当前我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全面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加快培育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农业农村局领导班子成员、相关科室负责人,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农广校负责人,以及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代表。刚才,X县农业农村局和部分学员代表分别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内容详实、经验宝贵,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认真学借鉴并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试点经验,充分认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要成效
X县作为山东省唯一一个农业农村部确定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项目(202x-2025年)综合试点县,在试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且极具推广价值的经验。
在精准遴选学员方面,X县构建了科学完善的机制。专门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农业农村局、宣传部、共青团、商务局、人社、妇联等多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多 ……略…… 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高素质农民队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从国家层面来看,随着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对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据统计,在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达国家,高素质农民占农民总数的比例超过70%,而我国目前这一比例仍有较大差距。
就我市而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等产业蓬勃发展,但也面临着农民老龄化、文化水平较低、新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市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中,50岁以上占比达到60%,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5%,这严重制约了农业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例如,在一些地区推广智能农机设备时,由于农民缺乏操作技能和相关知识,设备闲置率较高,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益。
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迫切需求。乡村产业振兴需要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乡村生态振兴需要具备环保意识和绿色生产理念的新型农民;乡村文化振兴需要有文化、有素养的新时代农民。因此,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是推动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站在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明确重点任务,全面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培育模式,提升培育精准度
一是精准确定培育对象。各县(市、区)要组织力量开展全面调研,深入了解农民的培训需求、发展意愿和自身条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遴选有发展潜力、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作为培育对象。重点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_倾斜,建立动态管理的培育对象库,确保培育对象的质量和稳定性。
二是精准设置培育课程。根据不同培育对象的需求和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对于从事传统种植业的农民,要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培训;对于发展农村电商的农民,要重点开展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物流配送等方面的课程;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要增加企业管理、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内容。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课程占比不低于60%,确保学员能够学以致用。
三是创新培育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建设线上学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方便学员随时随地学。组织专家学者、技术骨干开展线下集中授课、现场指导和实训教学。借鉴X县经验,开展实实训和跟踪服务,为学员提供实践锻炼和创业指导机会,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业成功率。
(二)整合各方资源,强化培育保障
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由高校专家、科研院所技术人员、农业企业高管、乡土专家等组成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库。定期组织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和技术指导,及时了解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建立师资考核评价机制,对教学效果好、学员满意度高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是完善实训基地建设。统筹规划,整合现有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资源,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按照不同产业类型和培训需求,分类建设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实训基地,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和运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职责,确保实训基地发挥最大效益。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级要加大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资金支持,将培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整合农业、人社、教育等部门的相关资金,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通过购买服务、合作办学等方式,吸引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培育工作,为培育工作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注重成果转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加强跟踪服务。建立健全高素质农民培育跟踪服务机制,组织专家团队、技术人员对学员进行定期回访和跟踪指导。及时了解学员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政策咨询和市场信息服务。鼓励学员之间相互交流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