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在问题及具体表现
(一)带头严守纪律和规矩,维护的团结统一
敏锐性有待增强
对复杂形势的洞察力不够敏锐,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警惕性不足。
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存在“传导衰减”现象
在结合县情、乡情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方面仍有差距,基层执行力度不足。
(二)带头增强性、严守纪律、砥砺
宗旨意识有所弱化
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不够经常,部分班子成员调研存在“蜻蜓点水”现象。
担当精神有所欠缺
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和复杂矛盾,存在求稳心态,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有表现
部分会议、文件内容空泛,工作安排重部署轻落实。
(三)带头在遵规守纪、清正洁前提下勇于担责、敢于创新
创新意识不够强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惯沿用传统思路和方法,缺乏创新举措。
攻坚克难的魄力不足
在涉及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问题上,存在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思想。
(四)带头履行全面从严治责任
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
对基层组织管治宽松软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监督责任履行不够有力
对部门的监督检查不够深入、不够经常,未能有效发挥监督作用。
二、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一)理论学存在“浅尝辄止”现象
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对学不够深入系统,未能有效指导实践。
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时,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理解不够深入。
(二)“路径依赖”思维制约创新发展
经验主义倾向
惯沿用过去的思路和方法,缺乏与时俱进的意识和魄力。
应对新问题能力不足
面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等问题,未能及时调整思路。
(三)官僚主义影响与群众的密切联系
深入基层不够
部分班子成员调研形式主义倾向明显,未能真正倾听民意。
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
一些政策未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四)“好人主义”思想弱化管治责任
监督不力
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未能及时提醒和纠正。
处理违规违纪行为不严肃
对基层组织存在的软弱涣散问题,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整顿。
三、整改措施和下步努力方向
(一)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
深化学内容
重点学,特别是关于“三农”工作、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
创新学方式
采取中心组学、专题研讨、基层调研等形式,推动理论学走深走实。
健全学机制
建立学台账,定期检查,将理论学情况纳入考核。
(二)加强性锤炼,永葆本色
严格内生活
执行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制度,增强内生活的战斗性。
强化性分析
定期组织员领导干部进行性分析,查找差距和不足。
加强警示教育
剖析本地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警钟长鸣。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密切联系群众
健全联系群众机制
完善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解决民忧。
畅通民意渠道
完善接待、网络问政等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办好民生实事
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抓好落实。
(四)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
压实管治责任
健全责任清单,层层传导压力,确保管治责任落到实处。
加强监督执纪问责
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违规违纪行为严肃查处。
完善制度机制
针对查摆出的问题,修订完善相关制度,扎紧制度的笼子。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 下一篇:机关党委副书记述职述廉报告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