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制造业升级暨工业技改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市工业技改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制造业升级面临的形势,部署下一阶段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重点任务,进一步凝聚共识、压实责任,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重点工业企业代表。刚才,X、X集团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具体、很有针对性,既分享了技改经验,也提出了下一步计划,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单位认真学借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工业技改对制造业升级的战略意义
(一)工业技改是顺应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国家正大力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将其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从全国来看,广东、江苏等制造业大省已率先实施“千企技改”工程,通过设备更新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我市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必须主动对标国家战略,积极响应、关于“制造业强省”的决策部署。202x年以来,我市抢抓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将设备更新的主攻方 ……略…… 279万元;与人行市中心支行合作推出技改再贷款政策,发放优惠利率贷款34亿元,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约4000万元;引导X银行、X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技改贷”“设备更新贷”等产品,累计投放信贷资金86亿元。X创新设立“技改风险补偿基金”,对银行不良贷款给予最高50%补偿,带动辖区内金融机构发放技改贷款12亿元,支持135家企业实施设备更新,该经验已在全市推广。
(二)分类推进与精准服务协同发力,提升项目实施质效
在技改项目推进中,我市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根据企业规模、行业特点制定差异化技改方案。对龙头企业,鼓励实施“整机换芯”式改造,如X汽车集团投资25亿元建设智能工厂,引入工业机器人500余台,实现焊装工序自动化率100%,产能提升30%;对中小企业,推行“设备换脑”式改造,X机械制造公司通过补贴30%的方式,投入800万元更新数控车床,生产效率提高40%,用工减少60人。同时,建立“技改服务专员”制度,由市经信局牵头组建100人的专家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从技术诊断、设备选型到政策申报的“一站式”服务。X纺织有限公司在服务专员指导下,选用符合国家能耗标准的新型纺纱设备,不仅获得200万元市级奖补,还通过节能改造年节约电费150万元。截至目前,服务团队已为320家企业提供诊断服务,推荐适用技术装备580项,帮助企业争取各类政策资金1.2亿元,形成了“搭台、机构支撑、企业受益”的服务模式。
三、聚焦问题短板,清醒认识技改推进中的瓶颈制约
(一)政策知晓度与覆盖深度有待拓展
尽管我市工业技改取得显著成效,但调研显示,全市仍有35%的规上工业企业未实施技改,尤其在X县、区等县域地区,中小企业技改意愿不强。县镇的建材公司,因不了解技改奖补政策,仍沿用10年前的生产设备,能耗高出行业平均水平20%,却未申请任何政策支持。从政策落地看,目前技改再贷款、专项奖补等政策主要覆盖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年产值50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仅占受益企业的28%,部分偏远地区企业反映“政策看得见、摸不着”。,技改政策宣传方式较为传统,虽然开展了12场政策宣讲会,但通过新媒体平台触达的企业不足40%,导致政策红利未能充分释放。下一步,需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体系,通过新媒体、行业协会等渠道扩大政策覆盖面,确保年底前规上企业政策知晓率达90%以上。
(二)技术供给与资金保障存在短板
在技改推进中,部分企业反映技术支撑不足,尤其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方面,缺乏适合中小企业的“轻量化”解决方案。X电子配件厂计划实施车间数字化改造,但因市场上成熟方案造价均超500万元,远超企业承受能力,导致项目搁置。同时,资金瓶颈仍然突出,尽管我市已推出技改再贷款等政策,但中小企业普遍反映“审批门槛高、放款周期长”,X精密制造公司申请500万元技改贷款时,因银行要求提供不动产抵押,最终仅获得200万元授信,影响了设备更新进度。,技改服务资源分布不均,市级专家团队主要服务城区企业,县域企业获得技术诊断的频次不足城区企业的1/3,导致部分县域技改项目存在“重硬件采购、轻软件升级”的现象,设备智能化利用率仅达6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四、强化责任担当,扎实推进下一阶段重点任务
(一)拓宽政策覆盖广度,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
一是扩大资金支持范围。市财政局要在现有2亿元技改专项资金基础上,2025年追加1亿元,设立“中小企业技改专项”,对年产值5000万元以下企业技改项目给予最高30%补贴,单个项目补贴上限提高至500万元;各县(区)按1:1比例配套资金,确保县域技改资金规模同比增长40%以上。二是优化金融服务。人行市中心支行要牵头制定《技改金融服务指引》,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无抵押、纯信用”的技改信贷产品,对A类信用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授信,力争2025年技改贷款余额突破150亿元;借鉴区经验,在全市8个县(区)设立风险补偿基金,规模合计达5亿元,对技改贷款不良率超过3%的部分进行补偿。三是强化政策宣讲。市经信局要联合融媒体中心制作“技改政策图解”“案例动画”等新媒体产品,每月开展“技改政策进园区”活动,2025年计划举办20场专题培训,覆盖企业1000家以上,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
(二)提升技改实施质效,打造产业升级新标杆
一是实施“千企技改”工程。制定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