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联盟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联盟成立以来的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妇联、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等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以及联盟内21家企事业单位、场馆机构代表。刚才,三峡工程博物馆、市图书馆、市青少年宫等联盟成员单位作了汇报发言,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经验与设想,讲得都很深入、很有见地,我都同意,希望大家将这些思路和举措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充分肯定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取得的积极成效
(一)创新机制,联盟成立搭建协同发展新平台
……略…… 同时,开展“小小医生体验日”活动,让儿童了解医疗知识,累计参与儿童达1500人次。这些举措推动儿童友好理念在全市各个领域落地生根,形成了全域推进、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全市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二、正视存在问题,准确把握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薄弱环节
(一)资源整合深度不足,协同效应有待提升
尽管联盟已经成立,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成员单位之间的协作仍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融合。例如,在策划儿童文化活动时,文化场馆与教育机构各自为战,市图书馆举办的阅读活动未能与周边学校的教学计划有效衔接,导致参与儿童数量有限,活动影响力不足。,联盟内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一些企事业单位拥有丰富的儿童教育资源,但由于缺乏信息沟通渠道,无法及时与其他成员单位共享,造成资源闲置浪费。据统计,目前联盟成员单位间的资源共享项目仅占可共享资源总量的30%,远不能满足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需求,亟需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提升协同效应。
(二)儿童参与度不够,主体地位未能充分体现
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过程中,虽然提出了支持儿童参与的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儿童的主体地位尚未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许多项目和活动的策划、实施,主要由成年人主导,儿童参与决策的机会较少。以儿童友好社区改造项目为例,部分社区在进行环境改造时,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儿童意见,且问卷内容设计缺乏针对性,未能真正了解儿童的实际需求。在X区的一项调查中发现,70%的儿童表示自己的想法在社区改造中未被充分考虑,这使得一些改造项目虽然硬件设施完善,但在儿童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影响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实际效果。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力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质增效
(一)强化资源整合,打造共建共享新生态
一是建立资源共享信息平台。由市妇联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和联盟成员单位,开发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将各单位的场地资源、课程资源、活动资源等进行数字化整合,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各成员单位可在平台上发布资源信息、活动计划,其他单位根据需求进行对接合作。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平台开发并试运行,力争在一年内实现联盟成员单位资源共享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二是开展联合品牌创建活动。鼓励联盟成员单位围绕儿童教育、文化、健康等领域,共同策划打造具有X特色的儿童友好品牌活动。例如,市教育局、市青少年宫与三峡工程博物馆可联合推出“三峡文化研学之旅”品牌活动,整合教育资源、场馆资源和研学路线,为儿童提供沉浸式的文化学体验,提升活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形成品牌效应。
(二)突出儿童参与,激发儿童主体新活力
一是完善儿童参与机制。制定《X市儿童参与城市建设工作指南》,明确儿童参与的范围、方式和流程。在政策制定、项目规划、活动设计等各个环节,建立儿童代表参与制度,通过儿童议事会、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儿童意见。例如,在城市公园改造项目中,邀请儿童代表参与方案设计讨论,让儿童提出自己对公园设施、景观的设想和建议。二是加强儿童参与能力培养。各学校、社区和青少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