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县民政局深入贯彻_精神学教育群众评估座谈会,既是落实关于深化建设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坚持“开门搞教育”、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举措。在此,我代表县民政局组,向应邀参会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民政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_出台十余年,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成为新时代人建设的“金色名片”。民政系统作为直接服务群众的“民生部门”,好坏直接关系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我们坚持以_精神为指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在纠“四风”、转、树新风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清醒认识到,建设永远在路上,群众满意才是“试金石”。今天的座谈会,就是要把“群众视角”贯穿始终,听真话、察实情、找短板、促整改。下面,我结合学教育开展情况,谈四点意见,与大家交流。
一、铸魂固本,深学细悟_精神的核 ……略…… 体现。只有以_为“紧箍咒”,才能锻造一支过硬、本领高强、优良的民政队伍。
二、正风肃纪,靶向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建设重在“常”“长”二字。针对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问题,我们必须靶向发力、标本兼治,坚决防止“旧病复发”“新疾滋生”。
(一)严管“三公”经费,拧紧民生资金“钱袋子”
“三公”经费是建设的“晴雨表”。要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严禁超范围、超标准接待(特别是低保评定、养老机构审批等业务中,一律不得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规范公务用车管理,严禁私车公养、违规借用车辆(近期将开展全局公务用车GPS轨迹、加油记录专项检查);压缩一般性支出,将节省资金更多用于民生项目(今年“三公”经费压减5%以上,全部投入农村幸福院改造、困境儿童关爱等工程)。
(二)规范用车,守好公权力“运行线”
民政领域虽不涉及高强度,但婚姻登记、殡葬管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工作仍需一线。要严格执行“一车一档”管理制度,严禁车辆用于非公务活动;公开车辆使用信息(在局官网设立“车辆使用公示栏”);对近期群众反映的“XX殡仪馆工作人员驾驶车辆办私事”问题,已成立调查组,3日内公布处理结果。
(三)精简文风会风,让干部把精力“沉下去”
要大力推行“无会周”“短实会”(每月最后一周不安排全县性会议,提倡“半小时短会”“站立式汇报”);精简文件简报(取消“已明确事项不再重复发文”“能合并会议不拆分召开”等硬性规定,今年文件数量同比减少20%);严禁“以文件落实文件”(对上级政策结合民政实际制定“操作指南”,确保群众“看得懂、用得上”)。
(四)根治形式主义,给基层“松绑”“添力”
基层是民政工作的“主战场”,但一些干部却把精力耗在“留痕”上(如社区每天填10余种表格、村居委会挂50多块牌子)。今年开展“基层减负攻坚行动”:一方面,全面清理“责任状”“考核牌”(除上级明确要求的3项重点工作外,其他一律取消);另一方面,推广“四不两直”调研法(局领导班子每月至少1次“不打招呼、直插一线”),把时间精力留给群众。
三、制度护航,健全常态长效的建设长效机制
建设既要“治已病”,更要“防未病”。我们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确保建设常态化、制度化。
(一)压实责任链条,拧紧建设“责任阀”
局组扛起主体责任(我作为“第一责任人”,带头执行_,每季度研究一次建设工作);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既抓业务又抓);各股室、下属单位负责人履行“直接责任”(管好自己的人、守好自己的门)。会后签订《建设承诺书》,层层传导压力,确保责任“不悬空”。
(二)扎紧制度笼子,筑牢建设“防火墙”
对现有制度“回头看”(重点完善《民政系统公务接待管理办法》《低保评定监督细则》《养老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办法》等12项制度);建立“制度执行负面清单”(对违反制度行为“零容忍”,今年已对3名违规报销差旅费干部纪处分,形成“震慑效应”)。
(三)强化监督问效,架起建设“高压线”
构建“纪检+督查+群众”三维监督体系:纪检组发挥“探头”作用(每季度专项督查);办公室联合驻局纪检组跟踪“三重一大”事项;开通“问题随手拍”线上平台(群众发现问题可随时上传,承诺24小时核查、7个工作日反馈)。
(四)抓实教育激励,激活建设“动力源”
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每月开展“建设大家谈”(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每季度评选“标兵”(优先提拔重用表现突出干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