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在全县2025年抗洪抢险救灾复盘总结会上的讲话

2025-08-28 15:03:02 妙笔智库

  同志们:

在全县2025年抗洪抢险救灾复盘总结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凝重而又倍感振奋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召开全县“7·9”“8·7”抗洪抢险救灾复盘总结会。刚才,我们共同观看了抗灾救灾纪实片《众志成城护安澜》,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瞬间,将我们的思绪拉回到了那些风雨交加、众志成城的日日夜夜。会议还宣读了县委、的记功嘉奖和表扬决定,几位受表彰的代表作了典型发言,讲得都很好,很朴实,也很深刻。在此,我代表县委、县、县政协,向今天受到表扬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在危难时刻闻令而动、向险而行、冲锋在前的全体员干部、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我县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今年入汛以来,受极端天气影响,我县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特别是7月9日和8月7日,我们先后遭遇了两轮历史_的特大暴雨袭击。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堤坝告急、城乡受淹,部分地区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洪水峰高量大、来势凶猛,破坏之强超乎寻常,灾情之重前所未有,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面临严峻考验。面对这场突如其来、异常凶险的“遭遇战”和“攻坚战”,在的亲切关怀和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县上下紧急动员、尽锐出战,广大员干部群众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社会各界守望相助、鼎 ……略…… 岗位;有的同志自己家里受了灾,却毅然先去帮助左邻右舍;有的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暴雨和被洪水冲走的危险,挨家挨户敲门,背着老人、抱着孩子,把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员“随时准备为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实践证明,我们的干部队伍是一支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过硬队伍,是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坚强力量。

  第三,体现在“军民同心、干群同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伟力中。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面对共同的灾难,全县人民没有被吓倒,而是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广大人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参与自救互救。村里的壮劳力自发组成巡逻队、抢险队,邻里之间守望相助,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互助之歌。同时,驻X部队官兵、武警战士、公安干警、消防救援指战员闻令即动、向险而行,哪里最危险就冲向哪里,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牢不可破的“生命堤坝”。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也纷纷伸出援手,捐款捐物,有力支援了抗灾救灾工作。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协作精神,这种“军民鱼水情深、干群血脉相连”的生动局面,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第四,体现在“尊重科学、精准施策,统筹兼顾、有序应对”的科学决策能力中。打赢抗洪抢险这场硬仗,不仅需要勇气和意志,更需要智慧和科学。我们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变化,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部门的会商研判,力求预报预警精准到村、到户、到人。我们坚持全县“一盘棋”思想,统筹调度各类防汛物资、救援力量和设备,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我们科学制定抢险方案,针对不同地段、不同险情,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无论是水库的科学调度,还是堤坝的除险加固,都体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在抢险救灾的同时,我们统筹做好舆论引导、社会_、卫生防疫等各项工作,确保了整个抗灾救灾过程平稳有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这种科学精神和系统思维,是我们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宝贵财富。

  同志们,这场胜利来之不易,这份精神弥足珍贵。它是我们X县人民在应对重大挑战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

  二、正视问题,反思不足,在深刻的复盘中补齐防灾减灾救灾的短板弱项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清醒地看到这次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中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复盘总结,不仅是为了庆祝胜利,更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刀刃向内,深刻反思,才能在未来的考验面前,做得更好、更从容。

  一是要反思我们的基础设施体系是否还有薄弱环节。这次特大暴雨,是对我县水利工程、交通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的一次极限压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虽然我们近些年投入巨大,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一些历史欠账依然存在,一些工程标准在极端天气面前显得捉襟见肘。比如,部分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偏低,一些险工险段的堤防仍不稳固;部分山区道路的抗灾能力较弱,一遇暴雨就容易中断;部分城镇的排水防涝系统,在短时强降雨面前不堪重负,出现了“城市看海”的现象。这些问题警示我们,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更有前瞻性,标准要适度超前,布局要更加科学,必须下大力气,啃硬骨头,加快构建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现代化、立体化、强韧化的基础设施网络。

  二是要反思我们的预警应急体系是否还有衔接盲区。现代防灾减灾,关键在“防”。预警信息能不能第一时间传递到“最后一米”,应急预案能不能第一时间转化为有效行动,直接关系到防灾减灾的成败。这次抗灾中,我们虽然做到了大规模的提前转移,但在一些局部环节,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还不够多元,对一些身处偏远山区、信息闭塞的老弱病残_,信息的覆盖率和时效性还有提升空间;个别乡镇、村居的应急预案还停留在纸面上,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临战之时有些手忙脚乱;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还不够顺畅,存在一定的壁垒和延迟。这些问题提醒我们,必须把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通信息壁垒,优化响应流程,强化实战演练,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快速反应、高效运转。

  三是要反思我们的基层治理能力是否还有提升空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这次抗灾,绝大多数基层组织和干部表现出色,但也有极少数单位和个人,在灾难面前暴露了能力不足、不实的问题。有的对上级指令理解不透、执行不力;有的缺乏应急处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面对险情办法不多;有的群众工作能力不强,在组织转移时简单粗暴,引发了不必要的矛盾。这些现象虽然是个别的,但影响很坏,教训深刻。这告诫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把防灾减灾救灾知识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升基层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组织服务群众的实际本领。

  四是要反思我们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是否还有待加强。防灾减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长期以来,部分群众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认为“天灾离我很远”,对防灾避险知识了解不多,自救互救能力不强。在这次转移过程中,就有少数群众故土难离、心存侥幸,不愿及时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