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城市公园安全管理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住建厅关于城市公园安全隐患调研工作的指示要求,总结前期我市公园安全管理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短板,部署下一阶段公园安全管理重点任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游园安全、维护城市公共安全秩序。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分管领导同志,市住建局主要负责同志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同志,市城管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各科室负责人同志,各区县(市)分管领导、住建部门和城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全市68个城市公园管理机构负责人等。刚才,市城管局就前期省住建厅督导组赴我市开展城市公园安全隐患调研情况、全市公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阶段性成果作了汇报发言,X、X县住建局也分别结合辖区实际,汇报了综合性公园和口袋公园安全管理的具体做法,三家单位的发言既客观总结了成绩,也精准指出了问题,提出的改进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都同意,大家要结合各自职责分工,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当前工作形势和实际需求,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城市公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民休闲娱乐、健身锻炼、亲近自然的主要场所,更是体现城市文明程度、承载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载体。抓好城市公园安全管理工作,不是简单的“护绿管园”事务,而是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乎城市公共安全稳定、关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必须从更高站位、更宽视野认识其重要意义。
(一)抓好城市公园安全管理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_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截至202x年4月底,我市已建成各类城市公园68个,其中综合性公园12个(如X区中心公园、市滨河公园)、社区公园35个、口袋公园21个,公园总面积达186万平方米,覆盖全市12个区县(市)的85个街道(镇)。202x年全年,全市公园接待游客量突破1200万人次,日均接待约3.3万人次;在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期间,重点公园日均接待量更是超过5万人次,其中区中心公园202x年国庆假期7天接待游客28万人次,县滨河公园五一假期接待游客15万人次,街道口袋公园因地处老城区核心地段,日均接待周边居民1.2万人次。这些数据背后,是百万市民对安全游园环境的迫切需求——老年人希望在公园安全散步、健身,家长希望带着孩子在公园放心玩耍,年轻人希望在公园放松休闲。如果公园存在安全隐患,小则影响游园体验,大则可能引发安全 ……略…… 控设备42台;消防安全方面,新增灭火器680余具,清理枯枝残叶、易燃物等消防隐患点98处,完善消防水源设施35处;管理机制方面,68个公园全部建立日常巡查制度,明确巡查人员186名,制定防汛、防火、应急疏散等专项预案48个。三是督导检查形成“强推力”。5月13日,省住建厅督导组深入X区君园、X县滨河公园等5个重点公园开展实地调研,通过查看水域防护设施、检查电箱设备运行情况、查阅台账资料、听取工作汇报等方式,对我市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X市城市公园安全管理措施规范、落实到位,切实保障了市民游园安全”,这既是对我们前期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下一步工作的鞭策。
(二)当前工作中仍存在的问题短板不容忽视
成绩值得肯定,但问题更需警惕。从省住建厅督导反馈和我市自查情况看,当前公园安全管理工作仍存在“整改不彻底、管理有漏洞、能力待提升、发展不均衡”四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部分隐患整改“拖后腿”。截至目前,全市仍有14项安全隐患未完成整改,其中县公园水域防护网破损修复工作因财政资金拨付延迟尚未启动,该公园水域日均有200余名儿童靠近游玩,防护网破损长度达15米,存在极大溺水风险;X街道社区公园2处电箱线路老化整改因涉及周边30余户居民用电协调问题,施工计划已推迟2次;X镇口袋公园消防安全通道被周边商户临时堆放货物占用,虽已清理3次,但仍出现反弹,通道宽度仅1.2米,不符合消防规范要求(标准宽度应不小于1.5米)。这些未整改的隐患点犹如“定时炸弹”,若不加快推进,极易引发安全事故。二是日常管理存在“宽松软”。部分公园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责任落实不到位:在近期抽查中,发现8个公园存在巡查记录不完整问题,区公园4月份有7天未记录巡查情况,市公园巡查记录仅简单填写“无异常”,未明确排查的具体区域和内容;3个公园管理人员不熟悉应急设备使用,县公园2名安保人员不清楚救生圈存放位置,街道公园电工不会操作电箱应急断电装置;5个公园存在日常养护不到位问题,区公园湖面漂浮枯枝败叶超过3天未清理,县社区公园健身器材螺丝松动未及时紧固。这些细节问题反映出我们在日常管理中还存在“重部署、轻落实”“重检查、轻整改”的现象。三是应急处置能力“有短板”。虽然各公园都制定了应急预案,但“纸上预案”未转化为“实战能力”:202x年4月15日,X区中心公园因突发大风天气导致1棵直径30厘米的法桐树枝断裂,砸中公园休息座椅,现场管理人员未第一时间设置警示标识,也未及时疏散周边50余名游客,直至1小时后才完成现场处置,所幸未造成人员受伤,但暴露出应急响应不及时、处置流程不熟练、人员协同不顺畅等问题;,全市仅有12个公园配备了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其余56个公园依赖街道(镇)应急力量支援,若发生突发情况,可能因救援不及时扩大事故影响。四是城乡管理发展“不均衡”。从隐患整改完成率看,X区、市等城区公园整改完成率达98%以上,而县、X县等县域公园整改完成率仅85%左右;从设施配备看,城区公园平均每1000平方米配备1.2个灭火器,县域公园仅配备0.8个;从专业人员配备看,城区公园专业管理人员(安保、电工、维修工)占比达65%,县域公园仅占30%,X县甚至有5个口袋公园由保洁人员兼职负责安全管理,难以满足日常巡查和应急处置需求。这种城乡差距若不及时缩小,将影响全市公园安全管理整体水平。
三、突出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下一阶段城市公园安全管理各项工作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下一阶段我市公园安全管理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以“隐患清零、设施完好、管理到位、反应迅速、均衡发展”为目标,重点抓好五项任务,切实筑牢公园安全防线。
(一)全面完成剩余隐患整改,实现“隐患清零”
未整改的14项安全隐患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202x年6月底前全部整改到位,坚决杜绝“久拖不决、反复反弹”。一是压实整改责任。市城管局要建立“未整改隐患清单”,明确每个隐患点的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每周由市城管局分管领导牵头召开调度会,跟踪整改进展;每月向汇报整改情况,对整改进展缓慢的单位进行约谈。例如,县公园水域防护网修复工作,由分管领导XX同志牵头,财政部门需在5月25日前完成50万元专项资金拨付,城管部门需在6月15日前完成15米防护网更换安装,市城管局要安排2名专人全程督导,确保按时完成。二是强化协同配合。对涉及多部门的隐患问题,建立“牵头单位+配合单位”联动机制:街道社区公园电箱线路整改由牵头,电力部门需在5月20日前完成线路勘察和整改方案制定,城管部门在6月10日前完成施工,街道办负责做好周边30余户居民的沟通解释工作,避免因居民反对延误工期;镇口袋公园消防安全通道占用问题,由镇牵头,市场监管部门配合清理商户违规堆放货物,城管部门负责安装20米长的隔离护栏,建立“每日巡查、每周通报”机制,防止问题反弹。三是严格整改验收。每个隐患问题整改完成后,责任单位需提交验收申请,由市城管局联合市住建局、应急管理局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现场验收,验收内容包括隐患是否彻底消除、设施是否符合规范、管理措施是否到位等,验收合格后方可销号;对验收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直至符合要求。同时,要建立“隐患排查长效机制”——日常排查由公园管理机构每日开展,重点排查水域防护、设施设备、消防通道等;定期排查由区县(市)城管部门每月开展,覆盖辖区所有公园;专项排查由市城管局在节假日、汛期、防火期等关键节点组织,确保及时发现和消除新隐患。
(二)持续加强设施设备维护,确保“设施完好”
公园设施设备是安全游园的“物质基础”,必须加强日常维护、定期检测,确保所有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安全可靠”。一是分类建立设施台账。各公园要对现有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梳理,按“水域设施、健身设施、游乐设施、电气设备、消防设备”五类建立台账,详细记录设施名称、型号、安装时间、使用年限、维护记录等信息,做到“一物一档”。市城管局要开发“公园设施管理数字化平台”,202x年8月底前实现全市68个公园设施台账线上管理,实时监控设施运行状态,对使用年限超过5年的设施自动提醒检测,对故障设施自动推送维修工单。二是强化日常维护保养。制定《公园设施日常维护保养规程》,明确各类设施的维护频率和标准:水域防护设施(栏杆、防护网)每周检查1次,重点查看是否松动、破损;健身设施、游乐设施每3天检查1次,重点查看螺丝是否紧固、部件是否磨损;电气设备(电箱、路灯、监控)每月检测1次,重点查看线路是否老化、接地是否规范;消防设备(灭火器、消防栓)每季度检查1次,重点查看压力是否正常、有效期是否到期。202x年下半年,全市计划更换老化健身器材150件、维修游乐设施100处、检测电气设备200台次,确保设施完好率保持在98%以上。三是推进设施升级改造。针对部分公园设施老化、标准偏低的问题,202x年市级财政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3类设施升级:一是水域防护设施,为县、县等县域公园加装智能监控和报警装置,当有人靠近危险水域时自动发出语音警示;二是游乐设施,对使用年限超过8年的游乐设施进行全面评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坚决更换,202x年底前完成区公园、县公园等5个公园游乐设施升级;三是应急照明设施,为全市所有公园增设应急照明灯,确保突发停电时能满足人员疏散需求,计划安装应急照明灯800余盏。
(三)严格落实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到位”
日常管理是公园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必须健全制度、严格执行,把安全管理融入公园运营的每个环节。一是完善巡查管理制度。各公园要制定“日常巡查工作规范”,明确巡查人员、巡查路线、巡查内容和巡查频次:综合性公园每天至少巡查3次(早8点、午12点、晚6点),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每天至少巡查2次;巡查人员要携带“巡查记录表”,详细记录发现的问题、处理情况和整改时限,做到“谁巡查、谁负责”;市城管局要开发“巡查打卡”小程序,巡查人员需在指定地点打卡记录,确保巡查不走过场。同时,要建立“巡查问题闭环管理机制”,巡查发现的问题要在24小时内反馈至责任科室,一般问题3天内整改完成,复杂问题7天内整改完成,整改情况要及时公示,接受市民监督。二是规范人员管理制度。针对部分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要从“选人、育人、管人”三方面发力:在人员选聘上,各公园要优先招聘有安全管理、设施维护等专业背景的人员,202x年底前全市公园专业管理人员占比要达到60%以上;在人员培训上,市城管局每季度组织一次集中培训,邀请应急管理、消防、电力等领域专家授课,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法规、隐患排查、应急处置、设备使用等,202x年计划培训800人次以上,确保每位管理人员都具备“懂安全、会管理、能应急”的能力;在人员考核上,建立“安全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将隐患排查数量、整改完成率、应急处置效果等纳入考核指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