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以产业振兴为根本,激活乡村“造血”动能
一是做强特色主导产业
二是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三是强化联农带农机制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打造美丽“乡村画卷”
一是深入推进“三大革命”
二是实施“微改造、精提升”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三、以乡风文明为内核,厚植乡村“精神底色”
一是建强文化阵地
二是传承非遗文化
三是推进移风易俗
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夯实乡村“善治根基”
一是强化引领
二是创新治理模式
三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五、以生活富裕为目标,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
一是拓宽增收渠道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
三是缩小城乡差距
……
2025年X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的经验交流材料
2025年以来,我县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上半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860元(同比增长8.2%),12个村入选“省级和美乡村”,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主要经验汇报如下:
一、以产业振兴为根本,激活乡村“造血”动能
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推动农业从“单一生产”向“三产融合”转型,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
一是做强特色主导产业。 立足资源禀赋,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格局:XX镇依托3万亩柑橘种植基地,延伸果汁加工、冷链物流产业链,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年产值达2.3亿元,带动1200户农户增收;XX乡
……略……
1.1万吨;改造农村户厕3200座,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2%;建设污水处理设施56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5%(较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XX村创新“垃圾分类积分制”,村民将垃圾分类投放可兑换生活用品,垃圾分类准确率达85%,成为全县样板。
二是实施“微改造、精提升”。 按照“不搞大拆大建、保留乡土风貌”原则,对120个村庄实施“微改造”:修复古桥、古井、老戏台等历史建筑32处,保留青砖灰瓦、木雕花窗等传统元素;利用闲置农房建设村史馆、文化礼堂、非遗工坊28个;在村道两旁种植桂花、樱花等本土树种,打造“一路一景”景观带56公里。XX镇XX村通过改造旧晒谷场为文化广场、加固河岸为休闲步道,成为“网红打卡村”,周末游客量超20xx人次。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0公里,实现“组组通”硬化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1.8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推进“智慧乡村”建设,在36个村安装太阳能路灯1800盏,配备智能快递柜56个,村民生活便利度显著提升。
三、以乡风文明为内核,厚植乡村“精神底色”
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以文化人、以德育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一是建强文化阵地。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开展“我们的节日”“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210场,覆盖群众8万人次;建设“乡贤文化长廊”“村规民约墙”等特色阵地68个,将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融入村规民约。例如,XX村修订村规民约,设立“红白理事会”,规定婚丧嫁娶宴席标准,村民人情支出年均减少60%。
二是传承非遗文化。 挖掘本地皮影戏、竹编、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非遗传承基地12个,培育非遗传承人36名;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组织皮影戏表演、竹编技艺培训45场,吸引青少年参与;举办“乡村文化节”“丰收节”等活动,通过非遗展演、农产品展销、民俗体验,让传统文化“活起来”。XX镇“竹编文化节”吸引游客3万人次,带动竹编产品销售额增长50%。
三是推进移风易俗。 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专项整治,建立“红黑榜”公示制度,对遵守村规民约的家庭给予表彰,对陈规陋行为进行曝光;推广集体婚礼、生态安葬等新风尚,上半年举办集体婚礼12场,节约婚丧开支超200万元。
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夯实乡村“善治根基”
坚持“引领、多元共治”,构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乡村治理体系。
一是强化引领。 开展“头雁领航”工程,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85%;推行“员中心户”制度,全县设立员中心户1800户,联系农户1.2万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300件;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提质行动”,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全县村集体年收入超50万元的村达28个,较去年增加12个。
二是创新治理模式。 推广“乡贤参事会”“五老调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