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关于促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5-09-08 09:32:20 妙笔智库

  目录/提纲:……

关于促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当前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与阶段性成效

  二、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融资“解渴难”:渠道窄、成本高、抵押缺​​

  (二)用工“招留难”:技能缺、流动性大、成本涨​​

  (三)政策“落地难”:知晓率低、申报繁、协同弱​​

  (四)转型“升级难”:技术弱、市场窄、服务少​​

  三、促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全周期”融资支持体系,破解“资金之渴”​​

  1、推广“银税互动”3.0版

  2、设立市级小微企业应急转贷基金

  3、建立“首贷户”培育专项机制

  (二)打造“多维度”用工保障网络,稳定“人才之基”​​

  1、实施“技能强企”计划

  2、创新“弹性用工”模式

  3、强化“留工暖心”服务

  (三)打通“最后一公里”政策落实渠道,破除“执行之堵”​​

  1、建设“政策计算器”智能平台

  2、组建“企业服务直通车”

  3、完善“政策评估”长效机制

  (四)培育“全链条”创新能力,激活“转型之能”​​

  1、建设“行业共享平台”

  2、实施“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

  3、搭建“供需对接”桥梁

  ……

  关于促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小微企业是县域经济的“毛细血管”,更是稳就业、惠民生的重要支撑。作为市代表,笔者结合202x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调研工作,带领调研组深入XX区、XX县等6个县(区),走访制造业、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等领域300家小微企业(其中营收500万元以下企业占比82%),召开座谈会12场,发放调查问卷320份,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当前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与阶段性成效

  近年来,深入贯彻“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纾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在减税降费、融资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推出23条具体举措,小微企业呈现“量质齐升”态势。据市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202x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小微企业4872户,同比增长11.6%;规下工业小微企业产值同比增长8.2

  ……略…… 

  3;​

  

  制造业、服务业企业普遍反映“招工难”与“留工难”并存。XX服装加工厂负责人介绍:“流水线普工月均工资已达4500元,比3年前涨了1000元,但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愿进工厂,技术工种缺口达30%。”调研显示,75%的小微企业缺乏系统的员工培训机制,员工流失率年均超25%,其中技术岗位流失率高达40%。

  

  ​​(三)政策“落地难”:知晓率低、申报繁、协同弱​​

  

  部分企业反映“政策看得懂、用不上”。XX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财务人员表示:“去年申请的‘稳岗补贴’,需要提交劳动合同、社保缴费记录等12项材料,跑了3次才备齐,而政策有效期只有3个月,时间成本太高。”,部门间数据共享不充分,税务、人社、金融等部门信息壁垒未完全打通,企业常需“多头跑、重复报”。

  

  ​​(四)转型“升级难”:技术弱、市场窄、服务少​​

  

  传统行业小微企业数字化改造意愿低。XX县农产品加工合作社负责人说:“我们也想上电商直播,但不会拍视频、不懂流量运营,找第三方公司做推广要花几万块,怕投进去没效果。”调研发现,仅18%的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研发投入占比不足3%的企业占比达63%,抗风险能力较弱。

  

  三、促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企业诉求与外地经验(如杭州“亲清在线”平台、苏州“中小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提出以下建议:

  

  ​​(一)构建“全周期”融资支持体系,破解“资金之渴”​​

  

  1.推广“银税互动”3.0版。依托税务部门纳税信用数据,联合金融机构开发“税易贷”“科创贷”等纯信用产品,将信用贷款额度从500万元提升至1000万元,审批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

  

  2.设立市级小微企业应急转贷基金。初始规模不低于2亿元,重点支持还款暂时困难的优质企业,转贷利率不高于市场报价利率(LPR)+50BP,年周转次数不低于6次。

  

  3.建立“首贷户”培育专项机制。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牵头,筛选有市场、有前景但从未获贷的企业建立“白名单”,银行机构按“一企一策”制定授信方案,2025年底前新增首贷户不低于3000户。

  

  ​​(二)打造“多维度”用工保障网络,稳定“人才之基”​​

  

  1.实施“技能强企”计划。依托职业院校、技工学校,与企业共建“订单式”培养班,对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的企业,按每人每年5000元标准给予补贴;支持企业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

  

  2.创新“弹性用工”模式。鼓励企业推行“小时工”“计件制”等灵活用工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实际用工人数给予每人每月800元社保补贴;探索“共享用工”平台,引导淡旺季互补企业调剂用工,按成功调剂人数给予双方企业各200元/人补贴。

  

  3.强化“留工暖心”服务。在产业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