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研判
(一)发展成效
1、养老服务供给体系逐步完善
2、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创新突破
3、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
(二)面临挑战
1、人口结构深度变化压力凸显
2、服务供给质量有待提升
3、社会参与机制亟待健全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目标
1、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2、健康支持更加有力
3、居住环境更加友好
4、社会参与更加活跃
5、保障机制更加健全
6、科技支撑更加凸显
三、重点任务
(一)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1、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地位
2、推动养老机构服务提质增效
(二)完善全周期健康支持性环境
1、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2、强化老年疾病预防控制
(三)激发全社会参与活力
1、开发老年人力资源
2、培育老年用品产业
3、营造老年友好社会氛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大资金保障
(三)强化人才支撑
(四)推进科技赋能
……
市"十五五"期间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规划(2026-2030年)(征求意见稿)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部署,系统谋划"十五五"时期全市老龄事业发展路径,切实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结合X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研判
"十四五"以来,X市深入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初步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老龄事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02x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127.6万人,占总人口21.3%,较"十三五"末增长3.2个百分点;其中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18.9万人,失能半失能老人15.2万人,分别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4.8%和11.9%。
(一)发展成效
1.养老服务供给体系逐步完善。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892个,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农村社区覆盖率达85%;备案养老机构147家,床位总数2.3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8%,较"十三五"末提升12个百分点。
2.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创新突破。全市二级
……略……
)基本原则
——坚持需求导向,精准适配。建立老年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库,针对不同年龄、健康状况、经济条件老年人的差异化需求,提供分层分类服务。
——坚持多元共治,协同联动。强化兜底保障职能,引导市场力量参与服务供给,激发家庭养老基础作用,形成"+市场+社会+家庭"协同机制。
——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推广应用智慧养老技术,推动养老服务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
——坚持公平普惠,重点突破。优先保障困难老年_基本需求,在农村养老、失能照护、适老化改造等领域集中资源攻坚。
(三)主要目标
到2030年,全市老龄事业发展实现"六个更加":
1.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达100%,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80%,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40张。
2.健康支持更加有力。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90%,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率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年康复护理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3.居住环境更加友好。完成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200个,新建住宅项目适老化设计标准执行率100%,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覆盖率达100%。
4.社会参与更加活跃。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规模年均增长10%,培育10家以上全国知名老年用品企业,老年教育参与率达25%。
5.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全体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80%。
6.科技支撑更加凸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覆盖率100%,智能养老设备在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中心普及率达60%。
三、重点任务
(一)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1.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地位。
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提质工程":2026-2028年,每年改造100个老旧小区,重点为困难家庭安装扶手、防滑地垫、紧急呼叫装置等设施;推广"家庭养老床位"模式,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助餐、助浴、助洁等服务,2030年前实现街道(乡镇)全覆盖。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每个街道(乡镇)至少建设1所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培育"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试点,鼓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并存储时间积分,2027年前在全市推广。规范家庭照护能力:将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每年培训20xx人次;为失能老人家庭提供"喘息服务"补贴,缓解照护压力。
2.推动养老机构服务提质增效。
优化机构布局:按照"15分钟养老圈"要求,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3-5所大型综合养老机构,在农村地区依托乡镇卫生院建设"两院一体"(养老院+卫生院)复合型机构。强化机构监管:建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制度,将消防、食品、护理服务质量等指标纳入评定体系;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每年抽查比例不低于30%。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落实养老机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政策,对民办养老机构给予每张床位1万元一次性建设补贴(租赁场地减半)、每月300-800元运营补贴(按失能等级差异化发放)。
(二)完善全周期健康支持性环境
1.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医养结合机构建设:2026年前,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1所医养结合机构;支持二级及以下医院转型为老年医院、康复医院,2030年前转型机构占比达20%。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健康评估、慢病管理等服务,签约率达95%;建立"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康复师"服务团队,提供上门巡诊、用药指导等服务。发展老年康复护理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设康复医学科,配备必要的康复设备;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老年护理院,重点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
2.强化老年疾病预防控制。
开展老年健康促进行动: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阿尔茨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 上一篇:巡察组反馈问题及整改措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