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区长在全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2025-09-09 10:25:25 妙笔智库

  同志们:

区长在全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会,核心就是“实打实找问题、硬碰硬抓落实”。去年一年,我们区农业农村工作有不少看得见的进步:粮食总产量达到15.2万吨,比前年增产0.8万吨,占全市总产量的11.3%;新建的2.1万亩高标准农田,让XX镇、XX乡的3000多户农户亩均增收200多元;农村公路新建改建了108公里,XX村、XX村这些以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自然村,现在小汽车能直接开到家门口;还有农村改厕完成4200户,垃圾收运覆盖率从去年的75%提到了92%。但我们不能只看成绩,问题也得摆到台面上:有些乡镇的特色产业还是“小打小闹”,比如XX乡的草莓,种了好几年还是“只卖鲜果没加工”,一斤最多卖20块,要是做成果酱、冻干,身价能翻两三倍;部分村的集体经济“_”大,好的村去年收入超50万元,差的村才3万多,连日常办公开支都紧张;还有农村养老,不少村里的老人反映“想看病得跑十几里,想找个人聊聊天都难”。今年剩下这四个月,是农业农村工作“收尾冲刺”的关键期。今天我重点讲五个方面的工作,每一项都明确“要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大家听完之后要直接对号入座,把任务扛起来、落下去。

  一、锚定产业兴农“强引擎”,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钱袋子”,没有实实在在的产业,农民增收、村集体壮大都是空谈。去年我们区农业总产值突破38亿元,但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的问题还没解决。接下来要聚焦“种得好、卖得好、效益好”,把产业这块“蛋糕”做大做优。

  (一)“种好粮袋子”,守牢民生基本盘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们区作为全市重要的产粮区,必须把“饭碗”端得更稳。去年我们虽然完成了粮食播种面积32万亩的任务,但XX镇有200多亩撂荒地没种上,XX乡部分地块因为灌溉跟不上,亩产比周边低了150斤。今年要把这些“短板”补起来,确保粮食总产量不低于15.5万吨。一是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区农业农村局要联合自然资源局,月底前完成全区永久基本农田“回头看”,把30.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的边界划清楚、标牌立起来,凡是占田建房、挖塘养鱼的,10月底前必须整改到位;各乡镇要逐村逐户排查撂荒地,XX镇那200多亩,要联合村两委动员农户复种,实在没人种的,由村集体托管种植,11月前必须全部种上小麦。二是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区农技推广中心要把去年表现好的“豫农035”“郑麦136”这些良种,免费发放给种粮大户和散户,确保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下个月要组织3轮农技培训,从播种、施肥到病虫害防治,手把手教农户, ……略…… 办“全区特色农产品展销会”,让农户、合作社直接和采购商对接;XX镇可以在12月份办“粉条文化节”,搞粉条制作体验、美食品鉴,吸引游客,带动产品销售,今年争取通过活动带动特色产品增收500万元以上。

  二、织密设施强基“保障网”,夯实乡村发展“硬底盘”

  农村基础设施就像“筋骨”,筋骨不强,乡村发展就没底气。去年我们在道路、水利、电力这些方面花了不少功夫,但还有不少“堵点”:XX村到乡镇的路还是砂石路,下雨天根本没法走;XX乡有3个村的自来水经常停水,农户得去井里挑水;还有部分村的电网老化,夏天空调都带不起来。今年要集中力量补短板,让农村的“硬条件”跟上发展脚步。

  (一)“路通百业兴”,打通城乡“微循环”

  农村公路是“致富路”,去年我们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8公里,实现了80%的行政村通双车道,但还有12个自然村没通硬化路,23个行政村的主干道没装路灯。今年要把“通硬化路、通路灯、通公交”作为重点,让群众出行更方便。一是推进自然村道路硬化。区交通局要在9月底前制定方案,对XX村、XX村等12个自然村的砂石路进行硬化,总共要修32公里,宽度不低于3.5米,11月底前必须完工,让这些村的群众冬天不用再走“泥水路”。二是完善路网配套设施。每个通双车道的行政村,要在10月底前建1个候车亭,方便群众等公交;在道路两侧修排水沟,总共要修80公里,解决雨天积水问题;在急弯、陡坡路段装反光镜和警示标志,确保行车安全,11月底前完成所有配套。三是加强道路养护管理。每个乡镇要配5-8名专职养护员,负责道路清扫、坑洼修补,区交通局每月要检查一次养护情况,对养护不到位的乡镇要通报批评;还要建立“群众监督”机制,群众发现道路问题可以随时打电话举报,区交通局要在24小时内响应处理。四是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区交通运输公司要在10月份新增2条城乡公交线路,把XX乡、XX镇的8个村串起来,公交车每天至少发4班,票价不超过3元;还要在村里设公交站牌,标注发车时间,让群众“出门就能坐公交,几块钱到市区”。

  (二)“水活万物生”,拧紧民生“水龙头”

  水是农业的“命脉”,也是群众生活的“必需品”。去年我们修了15公里灌溉渠道,解决了1.2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但还有3.5万亩农田“靠天吃饭”,1.8万户农户的饮水不稳定。今年要重点抓灌溉和饮水,让“旱能灌、涝能排、饮水安”。一是完善农田灌溉设施。区水利局要在9月底前完成XX水库灌区的维修改造,清淤渠道25公里,新增灌溉泵站3座,让周边2.1万亩农田实现“自流灌溉”;在XX乡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建500亩节水灌溉示范田,每亩能节水30%,还能省人工,11月底前完成建设。二是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对XX村、XX村等经常停水的村,要在10月底前更换老化的供水管网,总共要换18公里,还要新增2眼深水井作为备用水源,确保农户24小时有水用;区疾控中心每季度要检测一次农村饮用水水质,结果要在村里公示,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三是推进防洪排涝建设。在XX河、XX沟等易涝河段,要在11月底前加固堤防8公里,清理河道淤泥12万立方米,新建排水闸4座,确保汛期雨水能及时排出去,不淹农田、不淹村庄;每个乡镇要制定防洪应急预案,储备编织袋、铁锹等物资,组建50人的应急队伍,汛期随时能上阵。四是加强水资源管理。严禁在河道内乱采砂石、乱倒垃圾,区水利局要每月巡查一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推广“节水农业”,引导农户减少大水漫灌,今年争取全区农业用水量减少5%;在村里建雨水收集池,用于灌溉和绿化,每个村至少建2个,12月底前完成。

  (三)“电稳民心安”,点亮乡村“夜经济”

  现在农村用电需求越来越大,夏天空调、冰箱一起开,部分村就会跳闸;还有XX乡的蔬菜大棚,需要恒温设备,停电一次就可能损失好几万。今年要升级农村电网,让电力“供得上、用得稳”。一是升级农村电网设施。区供电公司要在9月底前制定电网升级方案,对XX镇、XX乡等用电紧张的区域,新增变压器25台,改造老化线路38公里,确保农户用电负荷再增加30%也不会跳闸;对蔬菜大棚、养殖场等用电大户,要单独拉专线,保障用电稳定,11月底前完成改造。二是保障农业生产用电。在春耕、秋收等用电高峰期,供电公司要安排专人巡查线路,确保不跳闸、不断电;对农业生产用电实行“优惠电价”,比普通居民电价低0.1元/度,减轻农户负担;在XX镇的高标准农田区,建2个电力服务点,农户用电有问题,1小时内就能上门维修。三是推进“亮化工程”。在农村主干道、村委会、文化广场等地方装路灯,今年要装1200盏,其中XX村、XX村等10个村要实现“主干道全亮化”,9月底前完成安装,10月底前全部亮灯;路灯要采用太阳能的,既节能又不用交电费,村里只负责日常维护。四是提升供电服务水平。每个乡镇的供电所都要开通“农业用电绿色通道”,农户报装、维修用电,要在24小时内响应;对留守老人、残疾人等特殊_,要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定期上门检查线路,今年至少服务500户特殊家庭。

  (四)“网连千万家”,架起数字“连心桥”

  现在是数字时代,农村不能“掉队”。去年我们实现了行政村光纤全覆盖,但还有8个自然村没通宽带,部分村的5G信号不好,农户想直播卖农产品都卡。今年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让农村也能享受数字红利。一是完善农村通信设施。区联通、移动公司要在9月底前完成8个自然村的宽带建设,实现全区所有自然村“通宽带”;在XX镇、XX乡等人口密集区域,新增5G基站15个,确保5G信号覆盖率达到90%以上,11月底前完成建设,让农户上网、直播不卡顿。二是推广智慧农业应用。在XX镇的高标准农田区,建“智慧农业平台”,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温度,用手机就能控制灌溉、施肥,今年要覆盖1000亩农田,12月底前完成建设;给种粮大户、合作社免费培训智慧农业技术,今年至少培训200人次。三是推进“数字”进村。在每个村的群服务中心建“数字终端”,群众不用跑乡镇,在村里就能办社保、医保缴费、补贴申请等业务,9月底前每个村都要装好,还要培训1名村干部负责操作,确保群众“小事不出村”。四是开展数字技能培训。区人社局要联合电商服务中心,在每个乡镇办2期数字技能培训班,教农户用微信、抖音,学网上购物、直播卖货,今年至少培训1000人次;针对留守老人,要手把手教他们用手机视频通话、缴水电费,让老年人也能“玩转”数字设备。

  三、激活治理增效“动力源”,构建乡村和谐“新格局”

  乡村治理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去年XX村通过“员联户+村民议事会”,解决了宅基地纠纷12起,群众满意度98%;但还有部分村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矛盾没人管”的问题。今年要抓、强自治、重法治、扬德治,让乡村既“平安”又“和谐”。

  (一)“引领强”,筑牢治理“主心骨”

  村组织是乡村治理的“领头雁”,强、班子硬,村里的事就好办。去年我们调整了18名村,平均年龄从52岁降到45岁,但还有5个村的班子战斗力不强。今年要建强村组织,让“红色堡垒”更坚固。一是选优配强村。在10月底前完成5个薄弱村的班子调整,优先选拔返乡创业青年、致富能手当村,年龄控制在50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对新当选的村,要集中培训1个月,教政策、教方法,让他们“上任就能干”。二是发挥员先锋作用。推行“员联户”制度,每个员联系10-15户群众,负责政策宣传、矛盾调解、困难帮扶,比如XX村的员每月上门走访联户群众,去年帮群众解决难题80多件,今年要在全区推广,11月底前实现员联户全覆盖。三是加强村组织建设。每个村要每月开1次员大会,每季度开1次村民代表大会,重大事项必须经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不能“干部说了算”;区组织部每半年要考核一次村组织,对考核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调整班子。四是壮大村集体经济。村组织要带头发展集体经济,比如XX村靠出租闲置厂房、发展光伏产业,去年收入56万元,今年要每个村至少找1个增收项目,比如搞土地流转、建农产品加工点,年底前确保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都超过5万元,其中20个村超过20万元。

  (二)“自治聚合力”,激活群众“主人翁”

  乡村治理不是干部的“独角戏”,得让群众参与进来。去年XX乡搞“村民夜话”,每月在村里的文化广场开一次会,群众有啥意见、啥需求都能说,解决了不少难题。今年要推广这些好做法,让群众“自己的事自己管”。一是完善村民议事机制。每个村要建立“村民议事会”,成员由村民推选,包括老员、老干部、致富能手、普通群众,总共15-20人,村里的修路、改厕、集体资产处置等大事,必须经议事会讨论通过;每月要开1次议事会,结果要在村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推广“村民夜话”“庭院议事”。每个乡镇要选择3个村试点,每月在晚上或周末,把群众召集到文化广场、农户庭院,干部和群众坐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