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我县自202x年起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提质增效工程,聚焦"服务质量、安全管理、特色发展"三大关键,构建"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服务体系。现将有关推进情况通报如下:
一、工作背景与推进举措
我县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6所,在校学生4.2万人。202x年"双减"政策实施初期,课后服务存在"三多三少"问题:学科类辅导多、兴趣类活动少(学科类占比65%)、统一安排多、个性选择少(学生自主选课率不足30%)、校内资源多、校外资源少̴ ……略…… 开遴选"方式,引入书法家协会、科技馆、体育俱乐部等专业机构35家,聘请非遗传承人、能工巧匠等校外辅导员180名;
志愿参与:发动退休教师、大学生、家长志愿者参与,202x年以来累计服务时长超10万小时。如幸福小学引入县书法协会专家每周开设"书法大讲堂",学生书法作品在市级比赛中获奖23人次。
(三)完善监管机制,规范服务行为
构建"三位一体"监管体系:
学校自查:各学校建立课后服务台账,如实记录课程内容、教师出勤、学生参与等情况,每月公示服务成效;
教育局督查:县教育局成立专项督查组,每学期开展2次全覆盖检查,重点核查是否存在变相学科类培训、收费不规范等问题;
社会监督:设立课后服务投诉热线,开通"码上评价"平台,202x年共收到家长反馈1200条,整改问题86个,群众满意度达95%。
二、阶段性成效与典型案例
经过两年推进,我县课后服务质量显著提升,主要成效体现在:
(一)学生负担有效减轻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完成率从202x年的78%提升至2025年的98%,校外学科类培训参与率从35%下降至8%,学生睡眠时间达标率从52%提升至85%。
(二)学生素养全面提升
202x年以来,学生在全国、省级学科竞赛、艺术展演、科技创新等活动中获奖320人次,较202x年增长150%。如第四中学"机器人社团"学生获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二等奖,乡村实验小学"农耕文化社团"学生撰写的《家乡的传统农具》获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三)家校关系更加和谐
通过课后服务,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压力大幅缓解,2025年家长问卷调查显示,92%的家长对课后服务表示满意,"放学早、无人管"的矛盾基本解决。
典型案例:城关街道中心小学:打造"1+X"课后服务模式(1节作业辅导+X门兴趣课程),开设"戏曲小传人""小主持人""小小科学家"等32门课程,其中"戏曲小传人"课程与县豫剧团合作,学生参与率达100%,202x年编排的《花木兰》选段在全县少儿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
青山乡中心学校:针对留守儿童多、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特点,推出"课后服务+家庭教育"模式,每周开设"家长课堂",邀请教师、专家讲解家庭教育知识,累计举办讲座48场,家长参与率达85%,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下降30%。
三、存在问题与下一步计划
当前,课后服务仍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城乡学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