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根据本次调研安排,我结合日常工作掌握的情况,就全县医疗资源服务保障的基本现状、问题短板、改进举措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作具体汇报,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覆盖扩面与能力提升齐头并进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医疗资源服务保障作为“民生一号工程”,围绕“强县域、补基层、优服务”目标,逐步构建起“县乡联动、乡村一体”的医疗服务体系,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机构覆盖实现“全链条”。全县现有公立医院12家,其中县级医院3家、乡镇卫生院9家、民营医院5家、村卫生室2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个,彻底解决了“偏远村没卫生室、乡镇没卫生院”的问题,实现了“县有二甲医院、乡有标准化卫生院、村有规范化卫生室”的全覆盖目标。2025年我们完成了3个偏远乡镇卫生院的迁建,新增业务用房2400平方米,让周边1.2万群众 ……略…… ”。县级医院虽然达到“二甲”标准,但重点专科建设滞后,仅有“心血管内科”“骨科”2个市级重点专科,没有省级重点专科,难以满足群众对“疑难重症”的诊疗需求。今年以来,全县有1200名重症患者需转往市医院治疗;民营医院多集中在“慢性病康复”“中医理疗”等领域,缺乏“眼科”“妇产科”等特色专科,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
二是人才队伍“结构失衡”。一方面,紧缺专业人员短缺,全县儿科执业医师仅32人,每千名儿童儿科医师数0.5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人,导致县级医院儿科门诊“一号难求”;另一方面,基层人员老化严重,乡镇卫生院50岁以上人员占比达38%,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中60岁以上占比达45%,部分村卫生室存在“后继无人”的问题,XX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已经68岁,多次申请退休但没有年轻人接班。
三是信息化“融合不够”。虽然实现了“平台接入”,但信息系统整合滞后,县级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与“医保结算系统”“公共卫生系统”没有完全打通,医生需要反复录入患者信息,影响了服务效率;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设备老化,仅有40%的村卫生室配备了“智能健康终端”,无法实现“村采集、乡审核、县共享”的信息流转,导致“健康档案”更新不及时,XX村卫生室的健康档案还是202x年的记录。
四是公卫与医疗“衔接不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临床医疗“两张皮”,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多停留在“随访记录”层面,没有与医院的“诊疗数据”联动,导致“健康指导”缺乏针对性,某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档案显示“血压控制不佳”,但医院的诊疗记录里没有对应的用药调整建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流于形式,部分签约医生“只签不服务”,群众满意度仅62%。
三、下一步举措,精准发力与系统施策并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导向,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优质”:打造医疗服务“新高地”。实施“县级医院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5年底前争取将“心血管内科”“骨科”创建为“省级重点专科”,引进5名省级医院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引导民营医院“差异化发展”,支持XX民营医院创建“眼科特色专科”,2025年底前配备“进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仪”,解决群众“看眼科要跑市医院”的问题。
二是“强人才”:筑牢医疗服务“硬支撑”。出台《XX县医疗人才引育激励办法》,2025年底前通过“公开招聘”引进40名紧缺专业医护人员,其中儿科10名、妇产科8名;开展“基层医护人员能力提升工程”,组织县级医院专家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护人员进行“一对一”帮扶培训;建立“乡村医生退养保障机制”,对“60岁以上乡村医生”发放每月800元的“退养补贴”,吸引“医学专业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2025年底前计划招聘20名乡村医生。
三是“强融合”:提升信息化“服务效率”。实施“医疗健康信息化升级工程”,投资800万元整合县级医院的“电子病历”“医保结算”“公共卫生”三大系统,实现“数据一次录入、多方共享”;为150个村卫生室配备“智能健康终端”,实现“村卫生室采集的健康数据”直接上传至“县级平台”,提高“健康档案”的更新效率,计划2025年底前完成全部村卫生室的设备安装。
四是“强协同”:织密健康保障“网络”。推行“医疗+公卫”协同服务模式,在县级医院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 下一篇:《维护_责任制规定》授课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