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消防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消防产品质量监管的工作部署,全面总结前期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情况,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部署下一阶段专项整治重点工作,切实保障全县消防产品质量安全,筑牢消防安全防线。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消防救援大队全体成员、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各镇街分管领导,以及重点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刚才,X消防救援大队、X市场监督管理局、X镇分别作了汇报发言,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客观全面,对后续计划的安排具体可行,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希望大家务必将各项工作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下面,结合我县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深刻领会消防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的重要意义
(一)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消防产品质量是关键防线
消防产品作为火灾预防、扑救和应急救援的重要物资,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据统计,全国每年因消防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火灾蔓延扩大、救援受阻的案例占比高达15%。以202x年省市发生的一起商场火灾为例,由于防火卷帘门质量不达标,无法在火灾发生时正常降落形成防火分隔,致使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达万元。我县现有各类社会单位家,其中人员密集场所家、高层建筑栋,若消防产品存在质量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后果 ……略…… 了社会单位对消防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
(二)部门联动机制逐步健全
在专项整治过程中,我县初步建立了消防救援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的联动机制。双方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享检查信息,共同研究解决监管难题。例如,在发现某企业生产的消防应急照明灯存在质量问题后,消防救援大队第一时间将线索通报给市场监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迅速开展溯源调查,对该企业的生产车间进行突击检查,查封了不合格产品生产线,从源头杜绝了问题产品的流通。,各镇街也积极发挥属地管理作用,组织网格员对辖区内的消防产品使用单位进行排查,形成了“县-部门-镇街”三级联动的监管格局,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
(三)社会宣传教育成效初显
为增强公众对消防产品质量的认知,各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全县共举办消防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场次,培训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人次;发放宣传手册万份,在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发布科普文章、警示案例篇,累计阅读量达X万次。社区通过组织“消防产品真假辨别”现场演示活动,吸引了余名居民参与,居民们通过亲身体验,掌握了辨别灭火器、消防应急灯等产品真伪的方法,社会公众对消防产品质量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明显提高。
三、正视问题短板,清醒认识整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部分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尽管经过前期检查和宣传,仍有部分社会单位对消防产品质量安全重视不足,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一是部分单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消防产品只要外观完好就能正常使用,忽视定期检测和维护。例如,商场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老化堵塞,在检查中发现其实际喷水强度仅为标准值的30%,但商场管理人员长期未进行检修;二是部分单位为降低成本,采购价格低的不合格产品。据统计,在已查处的不合格产品使用单位中,%的单位存在故意采购低价劣质产品的行为,如X工厂采购的防火涂料耐火性能不达标,却仍用于厂房钢结构防火保护;三是部分单位对消防产品的日常管理混乱,缺乏专人负责,导致产品台账不完整、维护记录缺失。
(二)监管存在薄弱环节和盲区
目前,我县消防产品质量监管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盲区。一方面,农村地区和小型场所监管难度大。农村自建房、小作坊、小餐馆等场所数量众多、分布分散,消防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且业主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监管人员难以做到全面覆盖。例如,在村的检查中发现,超过%的农户家中配备的灭火器已过期失效,且无任何维护记录;另一方面,网络销售渠道监管存在空白。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大量消防产品通过网络平台销售,但由于网络销售的隐蔽性和跨区域性,监管部门难以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管。近期,我县就接到群众举报,称通过某网络平台购买的消防应急灯无法正常工作,经检测为不合格产品,但由于商家注册地在外省,调查处理难度较大。
(三)部门协同和技术支撑有待加强
虽然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但在实际工作中,消防救援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在信息共享、协作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例如,在对某消防器材销售企业的检查中,消防救援部门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但由于市场监管部门未能及时提供企业的经营资质等详细信息,导致程序延误。,监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目前主要依靠人工检查和简单的现场判定工具,对于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消防产品,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气体灭火装置等,缺乏专业的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难以准确判定产品质量是否合格,影响了监管的精准性和权威性。
四、强化责任担当,全面推进专项整治重点工作
(一)压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一是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各社会单位要切实履行消防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建立健全消防产品采购、验收、维护管理制度,确保所使用的消防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要定期组织对消防产品的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于故意采购、使用不合格消防产品的单位,将依法予以从重处罚,并纳入信用监管“黑名单”,限制其参与招投标等活动。二是强化部门监管责任。消防救援部门要加大对消防产品使用领域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易燃易爆单位等;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对不合格产品要追根溯源,查处生产源头和销售网络。两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联动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检查结果、处罚信息的实时互通,形成监管合力。三是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各镇街要将消防产品质量监管纳入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组织网格员对辖区内的单位和场所进行常态化巡查,及时发现并上报消防产品质量问题,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整改工作。
(二)突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一是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检查。在前期检查的基础上,聚焦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医院、学校、养老机构等重点领域,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消防产品质量专项检查“回头看”行动。重点检查防火门、灭火器、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产品的质量,对发现的问题要逐一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实行销号管理。二是加强网络销售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