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12345市民热线工作提质增效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总结全市12345市民热线近期工作成效,分析存在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推动热线工作质效实现新提升。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区主要负责同志、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市12345市民热线受理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以及部分基层单位代表。刚才,X区、X县、市住建局、市交通局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具体、很到位,既有工作成效总结,也有问题剖析和下一步计划,我都同意,希望大家认真学借鉴,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全市热线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市民热线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市民热线是践行初心使命的“连心桥”,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
人民群众的呼声就是我们的工作指向。近年来,全市12345市民热线受理量逐年攀升,202x年受理各类诉求120.5万件,202x年增至156.3万件,今年截至6月20日已受 ……略…… 时间为12分钟,较白天延长8分钟,其中X县夜间响应时间达25分钟,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对此,各区县要在6月底前完成值班力量调整,确保夜间值班人员不少于3人,响应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市热线中心要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对超时响应情况每日通报,每月考核。
2.强化分类分级处置。针对不同类型诉求,要建立“紧急类、一般类、咨询类”分类处置标准。比如,涉及水电气暖中断、人身安全等紧急诉求,必须启动“15分钟响应、1小时处置”机制;咨询类问题要依托知识库当场解答,202x年全市咨询类诉求当场解答率为68.3%,X区、X市已达85%以上,其他区县要在年底前提升至80%以上。市热线中心要牵头完善诉求分类指引,每季度更新知识库,确保工作人员“分得准、答得对”。
(二)压实办理责任,推动问题“办得实、结得好”
1.严格首接负责制。部分单位存在推诿扯皮现象,202x年因“职责不清”退回重办的诉求达1.2万件,占比0.8%。X部门在处理某小区房产证办理问题时,以“属历史遗留问题”为由多次退回,导致群众重复投诉6次,最终由督查室介入才得以解决。对此,要明确“谁首接、谁负责”,首接单位必须全程跟踪办理,不得随意退回。对确属职责交叉的,由市热线中心牵头协调,3个工作日内明确主办单位,主办单位不得拒绝受理。
2.提升一次性办结率。202x年,全市诉求一次性办结率为79.6%,仍有20.4%的诉求需要重复办理,其中X县仅为65.3%,排名全市末位。要建立“办理—回访—评价”闭环机制,办理单位在办结后24小时内完成回访,群众不满意的,必须重新办理并说明原因。X区推行“不满意诉求二次办理”制度,202x年不满意诉求重新办理后,群众满意率从45%提升至82%,该经验要在全市推广。
三、强化数据赋能,充分发挥热线“以数辅政”作用
(一)深化大数据分析应用
1.建立高频问题预警机制。从近三年数据看,每年6—8月,空调安装噪音、小区积水等问题投诉量会环比增长30%以上,而冬季供暖问题投诉集中在11—12月。市热线中心要牵头建立季节性问题预警清单,提前1个月向相关部门推送预警信息。202x年,市城管部门根据夏季噪音投诉预警,提前开展“静音行动”,相关投诉量同比下降40%,这种做法要形成常态。
2.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202x年,市热线中心通过分析10万余件教育类诉求,发现“课后服务质量不高”“学区划分不合理”等问题占比达67%,形成专题报告提交,推动出台《X市中小学课后服务提升方案》,新增课后服务项目12项,惠及学生15万人。各区县、各部门要定期分析热线数据,每季度形成分析报告,为政策制定、民生工程谋划提供依据,真正让热线数据“说话”。
(二)推动“热线+网格”深度融合
1.建立诉求分流对接机制。目前,全市1.2万个网格中,仅有30%实现热线诉求与网格事件的直接对接。X县试点“热线工单一键派网格”模式,202x年通过网格解决邻里纠纷、环境卫生等诉求1.8万件,平均办理时长缩短至2.3天,较之前提升50%。各区县要在9月底前完成热线与网格化管理平台的对接,实现简单诉求直接派网格处置,复杂问题由部门与网格协同解决。
2.强化网格员源头治理作用。网格员要定期走访辖区,主动发现问题,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街道网格员在走访中发现小区地下管网老化,提前上报街道办,避免了汛期大面积积水问题,该小区202x年相关投诉量为零。要建立网格员“发现—上报—处置—反馈”机制,将热线诉求量与网格员考核挂钩,对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的给予加分奖励。
四、压实工作责任,构建热线工作长效保障体系
(一)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