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_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总结我市前期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压实责任,推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持续提升,确保圆满完成甚至超额完成省定年度目标任务,为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副市长同志,各县(市、区)人民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县(市、区)长,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分管副局长及相关股室负责人,全市重点乡镇(街道)人民(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从事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企业代表,以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局等市直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刚才,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分别就本地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作了详细汇报,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同志代表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总结了去年以来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整体情况,并对今年的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县乡伟联工贸有限公司、县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X农艺师(原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等2家单位和个人代表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分享了在秸秆离田利用、“稻+菇”轮作模式推广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总的来看,大家的汇报和发言都很实在、很具体,既客观反映了成绩,也敢于正视问题,提出的思路举措也很有针对性,我都同意。会后,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要认真梳理、消化吸收,结合各自实际,切实把这些好做法、好思路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下面,结合全市工作实际,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
_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农作物秸秆作为农业生产的“副产品”,绝非“废弃物”,其综合利用工作不仅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更关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产业振兴大局。我们必须从贯彻落实_生态文明思想、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助力乡村振兴的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略…… 区)和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坚持“引导、市场主导、科技支撑、农户参与”的原则,通过政策扶持、模式创新、主体培育等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利用水平持续提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从数据来看,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据市农业农村局统计,202x年,全市以稻草为主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9.2%,较202x年提高个百分点,超额完成省定85%的年度目标任务,在全省个市州中排名第位,获得了、的通报表扬。从区域分布来看,各县(市、区)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市定目标:县作为全省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去年利用率达到91.5%;市依托饲料化、燃料化产业基础,利用率达到88.7%;区通过政策激励和禁烧_,利用率达到87.9%。与此同时,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去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和地面巡查“三位一体”监管方式,共发现秸秆焚烧火点个,较前年减少个,下降%,其中县、X区实现了“零火点”的阶段性目标,区域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各县(市、区)高度重视、狠抓落实的结果,也是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发力的结果,更是广大秸秆综合利用主体积极参与、创新实践的结果,值得充分肯定。
(二)利用模式不断创新,“五化”路径成效显著
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探索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和模式,形成了一批符合我市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路径,有效提升了秸秆利用的多样性和实效性。
一是肥料化利用稳步推进。全市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堆沤还田、生产有机肥等技术,去年秸秆肥料化利用量达到万吨,占总利用量的%。特别是在水稻主产区,我们通过推广联合收割机加装秸秆粉碎装置,实现了收割、粉碎、还田“一条龙”作业——截至去年底,全市市域内的收割机基本实现秸秆粉碎装置“能装尽装”,累计达1492台,占全市收割机总量的X%,每亩稻田秸秆粉碎还田量达到公斤,有效提升了土壤肥力,降低了化肥使用量。
二是饲料化利用初具规模。在县乡、镇,市镇、镇,区镇等乡镇,培育了多家稻草饲料化利用经营主体,通过青贮、黄贮、氨化等技术,将稻草加工成优质饲料,为本地及周边的牛、羊养殖大户提供越冬饲料。去年全市秸秆饲料化利用量达万吨,带动养殖企业(户)家,帮助养殖户减少饲料成本支出万元以上,实现了“秸秆变饲料、养殖降成本”的双赢。
三是燃料化利用逐步规范。全市培育了家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企业,年处理秸秆万吨,生产生物质颗粒万吨,主要供应本地工业企业和农村居民取暖使用,替代标准煤万吨,减少了化石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助力了工业绿色转型和农村清洁能源推广。
四是基料化利用特色鲜明。以县镇农艺师的“稻+菇”轮作模式为代表,全市推广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面积达300亩左右,每年消化稻草约万吨(相当于6000亩田的稻草产量),生产赤松茸等食用菌吨,产值达万元。这种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冬闲田和秸秆资源,还形成了“秸秆—食用菌—菌渣还田”的循环农业链条,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五是原料化利用市场广阔。像县乡伟联工贸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利用稻草生产草垫、草帘等产品,主要用于铁路、公路货物运输防震防损,不仅满足了本地市场需求,还吸引了周边市、市等地的客户登门订货。去年全市秸秆原料化利用量达万吨,产值超过万元,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秸秆原料—加工制造—物流配套”的产业链条。
(三)主体培育成效明显,产业带动作用逐步增强
我们始终把培育壮大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作为关键举措,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技术指导等方式,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运营模式,有效打通了秸秆从田间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重点主体数量稳步增长。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重点扶持专业秸秆打捆、收集或综合利用主体72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家庭农场家;建立规模化秸秆收储中心(网点)30多个,覆盖了全市%以上的乡镇(街道),形成了“县有收储中心、乡有收储网点、村有收集队伍”的收储运体系,确保秸秆能及时收集、高效转运。
二是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突出。县乡伟联工贸有限公司作为我市优秀涉农企业,投产10余年来,集粮食生产和秸秆综合利用于一体,拥有收草机8台、抓草机2台、拖拉机2台、草支垫机5台、草帘机2台,每年水稻秸秆综合利用量达6000吨,能将方圆10公里范围内产生的稻草全部回收利用。该企业不仅实现了年销售收入万元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周边户农户参与秸秆收集,每户年均增收元,成为“企业带动农户、产业促进增收”的典范。
三是集体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县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动参与秸秆回收利用,通过组织村民收集稻草,统一销售给周边加工企业,每年可创收10余万元。这笔收入不仅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还为村民发放分红,既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现了“生态效益”向“民生效益”的转化。
(四)政策体系日趋完善,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强化
为确保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顺利推进,我们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要素保障,形成了“政策引领、资金支持、机制保障”的工作格局。
一是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等个部门为成员的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每月调度、每季通报、年终考核”的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工作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形成了“市级统筹、县级主导、乡镇落实、村社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大资金项目支持力度。近年来,我市陆续向省农业农村厅申报并实施了县、市、区3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市、区)项目,争取省级财政资金万元,用于秸秆收储运设备购置、收储中心建设、技术推广培训等。同时,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万元,对秸秆综合利用主体给予补贴,有效缓解了企业和农户的资金压力。
三是完善农机补贴政策。建立了秸秆粉碎还田装置专项补贴机制,对农户和企业购置秸秆打捆机、粉碎还田机等设备给予X%—%的补贴。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推广秸秆打捆设备500多台套,补贴资金达万元,有效降低了主体购置成本,提升了秸秆收储运机械化水平。
四是强化约束激励措施。制定出台了《全市支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若干措施》,明确对秸秆综合利用主体在用地用电、农机配套、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实施秸秆违规焚烧“黑名单”管理,对存在违规焚烧行为的规模经营主体,在涉农项目、资金申报中实行“一票否决”。去年共有X家经营主体因违规焚烧被列入“黑名单”,取消了其当年项目申报资格,形成了有力震慑,推动了禁烧工作落地。
三、正视问题不足,清醒认识当前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与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与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
从各县(市、区)的利用率来看,虽然整体都完成了省定目标,但内部差距依然明显。比如县作为全省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去年利用率达到91.5%,而个别县(市、区)利用率仅为85%左右,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个百分点;从乡镇层面来看,平原地区和交通便利的乡镇,由于秸秆收集运输成本低,企业和合作社参与积极性高,利用率普遍较高(如县乡、镇利用率超过92%),而山区、偏远乡镇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秸秆收储运难度大、成本高,利用率相对较低,部分乡镇甚至低于80%。同时,不同作物秸秆的利用不均衡问题也较为突出——水稻秸秆由于产量大、分布集中,利用相对充分,而油菜、玉米、蔬菜等作物秸秆由于分散、收集难度大,利用率较低,去年全市油菜秸秆利用率仅为%,远低于稻草利用率。这种区域和作物间的不平衡,不仅影响了全市整体利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也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全面发展。
(二)收储运体系仍有短板,成本控制难度较大
秸秆体积大、密度小、含水量高的特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