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我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一)硬件条件显著改善
(二)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三)改革试点初见成效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群众关切
(一)资源配置与需求增长不匹配:人才留不住、设备用不好
1、人才流失严重
2、设备闲置率高
(二)服务能力与健康需求不匹配:重治疗轻预防、特色科室少
1、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待提升
2、特色专科建设滞后
(三)_机制与管理效能不匹配:权责不清、协同不畅
1、医共体内部联动不足
2、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
三、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建议
(一)实施“人才强基”工程,破解“引留难题”
1、创新“本土化”培养机制
2、优化“县管乡用”制度
3、加强“传帮带”队伍建设
(二)推进“服务提质”行动,满足“多元需求”
1、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实效
2、发展“特色专科”服务
3、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
(三)深化“机制改革”攻坚,提升“运行效能”
1、完善医共体内部协同
2、健全“多元投入”机制
3、强化“考核评价”导向
……
关于进一步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直接关系农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作为县代表,笔者结合202x年“健康乡村”专题视察工作,深入XX镇、XX乡等12个乡镇,走访卫生院15家、村卫生室86个,访谈乡村医生120名、就诊群众230人次,形成本建议。
一、我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县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以“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抓手,累计投入1.2亿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改造,招聘执业(助理)医师186名,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覆盖率达100%,基层诊疗量占比从202x年的42%提升至202x年的51%,初步构建起“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联动体系。
(一)硬件条件显著改善
1
……略……
失严重。全县乡镇卫生院近3年新招聘医生流失率达38%,某山区卫生院202x年招聘的3名本科毕业生,2人已辞职到城区民营医院工作。乡村医生年龄结构老化问题突出,50岁以上占比达52%,30岁以下仅占8%,“后继乏人”矛盾凸显。
2.设备闲置率高。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彩超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日均使用不足2小时,某卫生院负责人表示:“我们没有专业的检验师,设备再好也用不起来,只能偶尔请县医院医生下来做检查。”
(二)服务能力与健康需求不匹配:重治疗轻预防、特色科室少
1.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待提升。部分村卫生室随访记录存在“填表格、凑数据”现象,某村卫生室202x年上半年高血压患者随访记录中,30%的血压值未标注测量时间,15%的随访结果与患者实际情况不符。
2.特色专科建设滞后。全县乡镇卫生院中,仅3家开设中医馆,能提供针灸、推拿等6类以上中医服务的仅1家;儿科、康复科等薄弱科室覆盖率不足20%,群众“大病进城、小病扛”现象仍未根本改变。
(三)_机制与管理效能不匹配:权责不清、协同不畅
1.医共体内部联动不足。部分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存在“利益分割”,检查结果互认、双向转诊等机制落实不到位,202x年上半年,乡镇卫生院向县级医院转诊的患者中,仅12%通过医共体绿色通道,其余仍需重新挂号、检查。
2.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乡村医生收入主要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诊疗收入构成,月均收入约3000元(山区仅2500元),低于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x年上半年为1.8万元),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县实际与外地经验(如福建三明“县乡村一体化”改革、浙江丽水“乡村医生定向培养”模式),提出以下建议:
(一)实施“人才强基”工程,破解“引留难题”
1.创新“本土化”培养机制。与XX卫职院合作开设“乡村医生定向班”,面向本县户籍初中毕业生招生,前3年在校学,后2年在县医院、卫生院实,毕业后回村卫生室服务,财政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生活补贴,服务满5年后给予5万元一次性安家费。
2.优化“县管乡用”制度。将乡镇卫生院编制纳入县级统筹管理,由县卫健局根据各院服务人口、业务量动态调整编制;对到山区、偏远地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中给予倾斜,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农村教师医生周转宿舍”等政策。
3.加强“传帮带”队伍建设。从县医院选派20名骨干医生到乡镇卫生院担任“业务院长”,任期3年,负责科室建设、技术指导;每季度组织“专家下乡”活动,县医院各科室每月安排1天到乡镇卫生院坐诊、查房,全年覆盖所有卫生院。
(二)推进“服务提质”行动,满足“多元需求”
1.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实效。推行“签约服务积分制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 上一篇: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