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镇乡的基本情况
县辖X个镇乡,133个行政村、19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8万人,其中员X人。X个镇乡均设,由3-5名委员组成,其中由副兼任,专设1名副,其余1-3名委员由站办所负责人兼任。副享受副科级待遇,和专职副每月220元的办案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其中120元每月打入个人工资账户,另外100元根据年终纪检监察工作考核情况一次性兑现。
二、镇乡履行职责的主要做法
一是协助抓风政建设。镇乡的主要职责之一是组织协调抓好风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及早安排部署当年的风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年初,协助草拟印发《风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安排意见》、《风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草拟并组织与村(居)组织和场镇单位及机关各站办所签订《风政建设责任书》,明确职责任务,落实责任分工。
二是及时传达学上级规定。将反腐倡理论和相关纪法规 ……略…… 待遇,多数镇乡都由机关内设中层机构的负责人兼任。其他委员全部兼职,且所兼职的工作多是业务重的具体工作。由于分管或负责的工作太多,导致镇乡纪检干部工作“越位、错位、缺位”,更多的是直接参与经济社会行政工作,没有突出监督执纪问责,出现了不少“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的情况。
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举措不多。部分镇乡认为,镇域经济发展和维护_的情况是上级的关注点,与相比更容易出成绩,镇乡发展压力大,重经济建设轻是不争的事实。现在涉农项目虽然多,但镇乡普遍认为,项目、资金的决定权在县级部门,镇乡只是名义上的业主,没有腐败的土壤,腐败的根子在上面。镇乡如有班子成员受到纪律处分,在评先评优时将“一票否决”,因此镇乡容易将经济社会发展与抓风政建设对立起来。上述因素导致抓风政建设“上头热下头冷”的现象依然存在,开展风政建设工作更多地局限于年初发个文,签订个责任书,平时开会传达上级要求,但工作中真刀真枪开展监督检查问责少,发现问题也是重教育轻查处,存在保护干部就是从轻减轻处理的认识误区,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用组织处理代替纪政纪处分,没有从日常管理、制度建设、事前监督等方面全方位着手构筑干部职工拒腐防变“防火墙”。由于务实举措少,风政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甚至不要,致使镇乡纪检监察工作“疲软”。
三是工作机制不健全,履职态度不坚决。镇乡隶属于同级和县双重领导,业务指导和业务考核由县负责,但工作人员人事关系、岗位调配、经费保障、年度考核等事关人、财、物的管理决定权重点在当地镇乡。于是镇乡在镇乡决策议事过程中,虽然参与了,但更多的是扮演“应声虫”角色,面对明知违规的问题决定也不提反对意见,甚至也不明确表示持保留意见。同时,镇乡怕得罪人,怕因查处违纪的人和事而影响当地名声,怕在评先评优和民主测评时丢选票而不愿监督管理,更不敢大胆开展审查工作,加之县人手紧,业务指导面宽量大,对基层镇乡纪律审查工作指导和督促效果不明显,导致一些镇乡虽然多,但查处的案件数量少。
四、对策及建议
一是统一清理规范,明确职责任务。鉴于镇乡由副兼任的实际情况,镇乡副除分管务工作和群团工作外,不得分管经济行政工作。专职副应当积极参与的中心工作,但不得牵头或负责,确保把主要精力放在纪检监察工作上,其他委员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必须积极参与纪检监察工作,确保有人做事、有精力做事。同时,进一步厘清乡镇职责,制定出台《镇乡履行风政建设监督责任清单》,以责任清单的方式,将乡镇履行监督责任的内容细化分解为协助落实主体责任、纪律监督、督查、纪律审查、预防警示、案件查办、考核评价、自身建设等8大类33小项,并将工作任务量化、具体化,明确完成时间节点,确保镇乡聚焦主责主业,工作有章可循。
二是惩处预防并重,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镇乡要深刻认识到落马的员干部,违法无不始于破纪,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自觉把风政建设放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大背景下来谋划,紧扣全面从严治这一主题,聚焦主责主业,坚持抓早抓小,通过宣传教育把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关于形势的判断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各级全会的部署上来;通过广泛宣传即将颁布的洁自律准则和纪处分条例,推动规定和正风肃纪、防“四风”反弹的贯彻执行;通过监督执纪、加强纪律审查,加大力度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真正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 上一篇:关于人才强企战略实施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