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农业农村局干部建设大会,既是贯彻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农村工作会议“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求的务实举措。作为分管“三农”工作的县委副,我深切感受到,农业农村工作点多面广、任务艰巨,干部直接关系到政策执行效果、群众获得感和乡村振兴成色。下面,我围绕“转、强担当、促振兴”主题,从“深刻认识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清醒正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精准发力推进革命、健全机制确保建设常态长效”四个方面,与大家交流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战场”,农民是共同富裕的“重点_”。当前,我县“三农”工作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一方面,粮食安全、产业振兴、乡村建设等任务繁重;另一方面,部分 ……略…… 照新时代新要求,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存在“躺平式”不作为现象。有的干部缺乏进取精神,认为“农业靠天吃饭”“乡村振兴是长期任务”,存在“等靠要”思想。比如,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个别乡镇以“地形复杂”“资金不足”为由,项目进度滞后;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时,满足于完成数量指标,忽视质量提升。这种“躺平心态”贻误的是发展时机,损害的是群众利益。
二是存在“官僚式”乱作为倾向。有的干部脱离群众,惯坐在办公室拍脑袋决策。比如,在产业规划中搞“一刀切”,要求所有乡镇发展同一产业,忽视地域差异性;在技术推广中搞“强制摊派”,不顾农民意愿推广新品种。这种“官僚主义”背后,是缺乏调查研究的懒政思维。
三是存在“功利式”假作为苗头。有的干部热衷搞“材料出政绩”,把精力放在总结汇报上,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中,过度追求“视觉冲击”,忽视产业支撑;在数字农业推广中,重设备采购轻实际应用。这种“假作为”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变种,必须坚决纠治。
四是存在“特权式”微腐败风险。有的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在惠农补贴发放、工程项目招标中“吃拿卡要”。去年,我县查处了2起村干部截留扶贫物资案件,虽然金额不大,但影响恶劣。这些“微腐败”行为,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侵蚀的是的执政根基。
三、精准发力推进革命,锻造担当作为的“三农”铁军
问题无小事,必须刀刃向内、动真碰硬,以“革命”推动“效能革命”。重点从四个方面发力:
第一,以“思想破冰”引领转变。开展“乡村振兴大学大调研”活动,组织干部深入学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研读一号文件精神,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每个班子成员牵头1个课题,聚焦“如何破解耕地碎片化”“怎样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等问题,形成有分量的调研报告。建立“三农大讲堂”制度,每月邀请专家讲授现代农业、数字经济等知识,破解“本领恐慌”。
第二,以“一线工作法”锤炼过硬。推行“三进三同”机制:进田间地头察实情,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局领导班子成员每年驻村不少于15天,中层干部不少于20天,撰写“民情日记”和“问题清单”。建立“问题发现—台账管理—挂牌销号”闭环机制,去年通过一线走访收集问题86个,已整改79个。在春耕备耕期间,农技干部包联到户,指导农户科学施肥,助力小麦亩产提高12%。
第三,以“项目攻坚”检验成效。实施“乡村振兴十大攻坚行动”,组建产业振兴、生态宜居、乡村治理等专班,每个专班由1名班子成员牵头,签订“军令状”。建立“红黄牌”预警机制,对连续两次排名靠后的项目亮黄牌,对未按期完成的亮红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对进度滞后的3个村挂牌督办,倒逼责任落实,最终提前2个月完成任务。
第四,以“严管厚爱”激发担当精神。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制定《农业农村局干部行为规范“十严禁”》,明确“禁止推诿扯皮”“禁止吃拿卡要”等纪律要求。建立“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的用人机制,去年提拔3名在产业发展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调整2名“躺平式”干部。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制定《干部担当作为正负面清单》,对在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出现失误的干部,依规容错免责,让干部敢为、愿为。
四、健全机制确保建设常态长效,持续释放建设的综合效应
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