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针对XX传统档案管理效率低、服务响应慢、数据孤岛壁垒凸显等结构性梗阻,XX区在理念革新、模式创新、赋能促新“三个维度”持续用力,构建高效、便捷、智能的“全生命周期”档案管理利用体系,实现档案管理从“纸间”到“指尖”、从“被动”到“主动”、从“分散”到“集成”、从“静态保管”向“动态利用”跨越式蜕变。目前,已综合利用档案1000余份,服务质效大幅提升。
一、突出理念革新,构建“全链条”服务新理念
围绕全区2.1万余名服务对象需求,以转变服务理念为切入点,系统重构档案管理利用流程,打造从“管理为本”向“服务优先”价值观念。
(一)“便民”为先,优化服务流程。一是深入开展档案管理痛点堵点问题调研,通过线上问卷、线下座谈等形式,收集退役军人需求建议200余条。依据调研结果,在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设立档案服务综合窗口,整合查询、借阅、调档等12项业务,制定标准化操作手册,明确各环节办理时限,建立健全“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机制,实现退役军人办理档案业务“只进一次门、最多跑一趟”。二是推行“容缺受理”制度,对基本条件具备、主要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但次要材料有欠缺的档案业务,经申请人作出相应承诺后,可先行受理,后续通过线上补交或邮寄等方式完善材料,进一步提升办事便捷度。三是开通绿色通道,针对退役军人在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的紧急档案需求,提供优先办理服务,确保特殊情况快速响应,及时满足退役军人对档案的利用需求。
(二)“热情”为要,提升服务质量。一是推行“满意指数”评价体系,在档案服务窗口设置电子评价器,服务对象可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业务能力、办理效率等进行实时评价。每月对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将评价结果与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挂钩,对排名靠后的进行针对性培训和谈话,有效破除“门难进、脸 ……略…… 军人可自行下载打印,无需再到现场办理,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
(二)线下服务“更贴心”,解决特殊需求。一是针对在外地、行动不便等特殊退役军人_,推出“三级代办”服务网络体系。在全区各村(社区)设立退役军人服务站,选拔责任心强、熟悉档案业务的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组建人数达459名的代办员队伍。退役军人向村级服务站提出申请,镇级服务站核验流转,区级服务大厅终审办结,形成“线上核验+线下跑腿”的服务闭环,打破档案服务“时空”限制,让委托代办、全程帮办,“一对一”指导办理成为常态。二是建立特殊_档案服务台账,对高龄、患病、残疾等行动不便的退役军人进行登记造册,定期上门走访,了解他们的档案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档案服务。例如,为行动不便的退役军人提供档案上门查阅、代开证明等服务,切实提升服务对象体验感。三是在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设置便民服务专区,配备休息座椅、饮水机、复印机、打印机等设施设备,为退役军人提供舒适的办事环境。同时,安排专人负责引导和咨询服务,帮助退役军人解决在办理档案业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主动服务“前置化”,强化政策落实。一是坚持“政策找人”,政策兑现“主动推送”。建立政策大数据分析平台,将退役军人档案数据与各项优抚安置政策进行关联匹配。对因办理退休、申领60周岁老年退役士兵生活补助等需要复印档案材料的退役军人,综合运用档案数据分析待遇资格,符合条件的,通过短信、电话、微信等方式主动提醒其准备申请材料,并提供详细的办理指南,确保政策红利“应享尽享”。202x年以来,已累计推送政策信息500余条,帮助300余名退役军人享受相关待遇。二是历史问题“溯源解决”,针对入伍时间、服役经历等存在争议情况,按照“一事一议”原则,成立由档案管理专家、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工作人员、法律顾问等组成的专项小组,调阅原始档案,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出具权威证明,帮助退役军人纾难解困。截至目前,累计化解历史遗留问题3件,有效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三是开展退役军人档案需求调研,主动了解退役军人在就业创业、教育培训、医疗保障等方面的需求,结合档案信息,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建议。例如,根据退役军人的技能特长和就业意向,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为有创业意愿的退役军人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和项目对接服务。
三、坚持赋能促新,打造“智慧档案”支撑新体系
以数字化建设为抓手,推动档案管理利用智能化、精准化升级,聚力打造“五项工程”,为退役军人管理服务注入“硬核”支撑。
(一)战备人才储备工程,服务国防建设。一是通过档案筛选适龄退役军人,建立涵盖专业技能、服役经历、身体状况等信息的应急备战人才库。制定严格的入库标准和审核流程,确保人才信息真实准确。目前已完成退役军人专项潜力调查工作,储备6000余名专业人才,涉及工程抢修、医疗救护、通信保障等多个领域,为国防动员和应急任务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定期对人才库进行更新和维护,及时掌握退役军人的动态信息,确保人才信息的时效性。同时,与军事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根据国防动员需求,及时向相关部门推送合适的人才信息,为国防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三是组织开展应急备战演练,从人才库中选拔优秀退役军人参与演练,检验和提升其应急处置能力。通过演练,进一步优化人才储备和调配机制,提高国防动员的效率和质量。
(二)优抚待遇精准工程,保障合法权益。一是根据优抚、安置等不同需求,建立档案信息分类检索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查找、提供可依据的档案参考资料。例如,在办理退役军人伤残抚恤待遇时,通过系统可迅速调取相关的伤残证明、服役记录等档案材料,为落实优抚政策提供精准的档案助力。二是建立档案审核纠错机制,定期对已享受优抚待遇的退役军人档案进行复核,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进行纠正。截至目前,先后为4人核查纠正待遇偏差,切实保障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与民政、财政等部门的协作,建立优抚待遇发放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档案信息与待遇发放数据的实时比对和更新,确保优抚待遇发放准确无误、及时到位。
(三)军休服务提优工程,提升服务水平。一是针对军休干部医疗保障、待遇调整等高频事项,建立“档案预审”机制。在军休干部办理相关业务前,工作人员提前对其档案进行审核,梳理所需材料,协助军休干部准备齐全相关资料,减少办理过程中的等待时间,确保军休干部“零跑腿”,实现服务“零距离”。二是为军休干部建立个性化档案服务档案,记录其健康状况、兴趣爱好、服务需求等信息,根据档案信息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例如,组织适合军休干部的文化娱乐活动,为患有慢性疾病的军休干部提供定期的健康检查和医疗咨询服务。三是加强军休服务人员培训,提高其档案管理和服务能力。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交流活动,学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军休服务水平,让军休干部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四)就业创业赋能工程,助力职业发展。一是结合企业招聘需求,通过核对档案材料,为相关单位定向输送对口人才。建立退役军人就业信息数据库,将企业的招聘岗位信息与退役军人的档案信息进行匹配,精准推送就业岗位。202x年以来,共促成13名退役军人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平均薪资较普通岗位高出10%。二是为有创业意愿的退役军人提供档案信息支持,帮助其了解相关政策和资源。联合人社、税务等部门举办创业培训和政策宣讲会,邀请创业成功的退役军人分享经验,为退役军人创业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协调金融机构为退役军人创业提供贷款支持,解决资金难题。三是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跟踪服务机制,定期回访就业创业的退役军人,了解其工作和经营状况,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例如,为就业的退役军人提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为创业的退役军人提供市场信息和业务拓展建议,助力退役军人职业发展。
(五)社会治理创新工程,促进社会融合。一是将档案数据与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常住地退役军人服务站与退役军人“双报到双服务”活动。建立户籍地、常住地、在外地退役军人“三本台账”,详细记录退役军人的基本信息、服务需求、参与社会治理情况等,将退役军人纳入常住地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管理服务,实现服务全覆盖。二是鼓励退役军人参与常住地志愿服务,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开展扶贫帮困、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志愿服务,让退役军人融入社会治理,发挥退役军人的优势和作用,同时增强退役军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三是建立退役军人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利用档案信息了解退役军人的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 上一篇:党课:党员要旗帜鲜明讲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