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暨养生市集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中医药发展的决策部署,总结近年来我市中医药文化传承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特别是推进中医药养生市集等惠民活动的常态化、规范化开展,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推动全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区县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市卫健委、市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全市各级中医医疗机构负责人以及部分中医药行业代表。刚才,X区、X中医院负责同志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具体、很有针对性,提出的思路和举措符合实际,我都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传承发展中医药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中医药学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理念和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从针灸推拿到中药方剂,中医药文化历经千年沉淀,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我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中医 ……略…… 市集中,该院组织名中医专家“出摊”,设置中医适宜技术展示区,现场演示艾灸、拔罐等技法,让市民“沉浸式”体验中医药文化,活动期间共接待咨询体验者余人次,有效扩大了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
1.服务能力建设显著提升
全市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中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后,床位规模达到张,中医专科增至个,其中个专科被评为省级重点专科。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逐步健全,镇中心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家基层机构建成“中医馆”,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台(套),年服务量同比增长X%。同时,我市积极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开发中药养生膳食、中医理疗等特色产品,202x年相关产业产值达亿元,成为我市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传承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尽管我市拥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但在挖掘整理、创新转化方面仍有不足。部分中医药传统技艺面临传承断层风险,全市省级以上名中医仅人,40岁以下中青年中医骨干占比不足%。中医药科研投入相对较少,近三年市级中医药科研立项仅项,转化应用的成果不足%,与省内X市、X市等先进地区相比存在差距。比如,在养生市集活动中,部分中医适宜技术的展示仍停留在传统层面,缺乏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对年轻_的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1.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均衡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问题依然突出,%的村卫生室缺乏中医诊疗设备,%的基层医务人员未接受过系统中医药培训。中医药养生市集等惠民活动主要集中在主城区,X县、区等偏远地区的覆盖率不足%,城乡居民享受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存在差异。此外,中医药文化宣传的形式和内容还不够丰富,新媒体平台的运用不够充分,导致部分群众对中医药的认知仍停留在“煎中药”“贴膏药”等传统层面,对中医药“治未病”“辨证施治”等核心理念理解不深。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一)深化文化传承,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1.加强中医药文化挖掘与保护
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承工程”,成立专门工作组,系统梳理我市中医药历史文献、名医验方和传统技艺,建立数字化数据库。2025年底前,完成X个市级以上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影像记录,编纂《市中医药文化图谱》。支持中医院、X中药厂等单位整理出版名老中医经验集,设立“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X个,培养新一代中医药传承人。借鉴中医药养生市集的成功经验,策划“四季养生”系列活动,春季举办“中医药踏青认药”活动,夏季开展“冬病夏治”科普宣传,秋季组织“膏方文化节”,冬季举办“养生市集”,形成全年贯通的中医药文化活动品牌。
1.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方式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中医药”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定期发布中医药科普知识、养生技巧和文化故事,2025年实现粉丝量突破万。与市广播电视台合作开设《中医养生》专栏,邀请中医专家做客演播室,结合季节特点讲解养生知识,每周播出期,预计年受众达万人次。在商业城、广场等城市地标设置中医药文化宣传栏,在公交站台、地铁车厢投放中医药文化公益广告,让中医药文化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同时,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在小学、中学开设“中医药启蒙课”,通过趣味实验、药材辨识等活动,培养青少年对中医药的兴趣,2025年实现全市中小学覆盖率达%。
(二)提升服务能力,构建全链条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1.强化中医医疗机构建设
加快中医院二期工程建设,新增中医特色专科个,引进中医诊疗设备台(套),2025年力争建成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投入万元为个乡镇卫生院、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中医馆”,为个村卫生室配备中医适宜技术设备。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中医药服务网络,推行“中医专家下沉”机制,每周安排名市级中医专家到基层坐诊,2025年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量占比提升至X%。
1.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
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服务融合,在养老院、老年公寓设立“中医药养老服务站”,提供中医理疗、养生保健等服务,2025年覆盖%的养老机构。结合我市旅游资源,打造条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串联古镇中医药文化街区、山中药材种植基地等景点,开发中药香囊制作、中医温泉理疗等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