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两个畅通”工程推进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和省关于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总结前期“两个畅通”工程实施成效,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畅通群众和企业诉求反映渠道,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全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再上新台阶。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四大家”相关领导、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畅通工程・荆天办”节目主创团队代表。刚才,市行政审批局、X区、X镇分别作了汇报发言,讲得很具体、很到位,既有工作成效总结,也有问题剖析和下一步打算,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地各部门认真学借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全市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推进“两个畅通”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两个畅通”工程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和企业对服务效率、民生问题解决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两个畅通”工程通过搭建诉求反映平台、优化问题解决流程 ……略…… 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这充分表明,只有将群众参与、社会协同融入治理全过程,才能不断提升治理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二、聚焦重点任务,推动“两个畅通”工程向纵深发展
(一)完善诉求收集渠道,实现问题“全掌握”
1.优化线上线下平台建设
要进一步整合“12345”服务便民热线、门户网站、“畅通工程・荆天办”节目等渠道资源,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诉求收集网络。线上要升级“市服务”APP功能,新增“诉求直达”模块,实现群众扫码即可提交问题、查询进度;线下要在社区、园区、商圈设立“民情联络站”,配备专职联络员,每周至少开展次走访排查。2025年底前,确保全市线上平台日均受理量提升X%,线下联络站覆盖率达X%。
2.强化重点领域问题聚焦
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生态环境等群众关注度高的领域,建立“诉求热点清单”,实行“周分析、月通报”制度。例如,针对近期群众反映强烈的“区中小学学位紧张”问题,教育部门要联合规划、住建等部门,立即开展学位供需调研,制定所中小学新建、扩建计划,明确开工和竣工时间节点,确保2026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对企业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金融监管部门要牵头组织银企对接会,年内推动家金融机构推出“普惠金融产品包”,力争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
(二)规范问题解决流程,确保办理“高效率”
1.建立分级分类处置机制
对群众和企业诉求实行“红黄蓝”三色管理:简单问题(蓝色)要求个工作日内办结,如水电燃气报修;复杂问题(黄色)原则上不超过个工作日,如政策咨询答复;重大问题(红色)需成立专项工作组,限期个工作日内提出解决方案,如征地拆迁矛盾化解。202x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处置蓝色问题件、黄色问题件、红色问题件,平均办结时间较之前缩短X%。下一步,要进一步细化分类标准,在X区、X县开展“诉求处置标准化”试点,形成可推广的工作规范。
2.强化督办考核问责
成立市“两个畅通”工程督办专班,对重点问题实行“挂牌督办、销号管理”,每周通报办理进度。将“两个畅通”工作纳入各地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权重不低于X%,对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例如,县部门在处理群众反映的“垃圾清运不及时”问题时,因整改不到位被媒体曝光,市督办专班对该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相关责任人受到纪处分。这种“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做法,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三)提升平台服务质效,打造治理“新品牌”
1.深化“畅通工程・荆天办”节目创新
要进一步提升节目的问题穿透力和社会影响力,坚持“每周一期、每期聚焦一个主题”,邀请群众代表、专家学者、部门负责人现场对话。2025年要重点策划“营商环境优化”“乡村振兴推进”“基层治理创新”等个系列专题,推出“回头看”特别节目期,确保问题整改回访率达X%。例如,在近期播出的“老旧小区改造”专题中,节目组跟踪拍摄了小区从“脏乱差”到“美净齐”的全过程,曝光问题个,推动相关部门投入改造资金万元,惠及居民户,该期节目收视率创开播以来新高,网络点击量突破X万次。
2.推动治理经验转化应用
要及时总结“两个畅通”工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制度成果。比如,将X区“诉求办理电子监察系统”、市“企业诉求首席服务官”等创新举措,提炼为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从制度层面固化治理成效。2025年底前,力争形成项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的“X经验”,为全省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实践参考。
三、强化保障措施,确保“两个畅通”工程落地见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1.完善领导包联机制
建立市、县、乡三级领导“包片联点”制度,每位市级领导至少联系个县(市、区)和个基层单位,定期下沉调研、协调解决问题。各县(市、区)要参照市级做法,组建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任务清单”和“时间表”,确保责任到人、工作到位。2025年7月底前,所有包联领导要完成首次实地调研,形成问题清单X份以上。
2.强化部门协同配合
建立“主责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联动机制,杜绝“各自为政”“推诿扯皮”现象。例如,在解决“农民工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