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专题会议,核心任务就是全面启动、系统部署、高质量推进我市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绘制工作。刚才,相关单位做了前期准备情况汇报,几位副市长也谈了很好的意见。编制好“十五五”规划,绝非简单的文本起草,而是关乎XX未来五年发展路径、发展动能、发展成色的战略抉择,是全市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更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扛起的历史责任。我们必须以对XX长远发展负责、对全市人民福祉负责的强烈使命感,全力以赴做好这项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十五五”规划编制的极端重要性和历史紧迫性
“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五年,也是XX转型升级、爬坡过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和窗口期。编制好这个规划,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意义。
(一)这是贯彻落实和战略部署的要求。规划编制工作,首要的是把准方向。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_关于“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视察贵州时提出的“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四新”要求。必须将的宏伟蓝图、的战略意图,精准落实到“十五五”发展的具体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中,确保我们的规划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 ……略…… 层原因是什么?是外部环境变化、政策调整影响,还是我们自身工作力度、方法、机制上的问题?尤其要聚焦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差距较大、基础设施欠账、公共服务不足等痛点难点,进行深度把脉问诊。明方位。在全面总结评估的基础上,准确把握XX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特征,认清我们的优势、潜力、劣势和挑战,为科学谋划“十五五”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和认知基础。
(二)深化形势研判,把发展环境把握准、趋势机遇研究透。“十五五”时期,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必须具有前瞻视野。洞察大势。深入研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特别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带来的深刻影响。分析全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下,政策调控、市场需求、区域竞争格局的新变化。深刻理解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双碳”战略、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部署的内涵要求。吃透省情。紧密跟踪、的最新战略部署和政策导向,特别是围绕“四新”“四化”出台的配套政策措施、资金投向、项目布局。研究省内其他市州的发展动态,在比较中找准XX的定位和发力点。立足市情。重点研判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特殊规律。分析煤炭等传统支柱产业的升级空间与路径,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大数据电子信息、生态特色食品、旅游康养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和突破口。评估我市在交通区位改善(如盘兴高铁建成后的效应)、人力资源、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优劣势变化。特别要研究“中国凉都”品牌在气候经济、避暑产业、大健康产业中的巨大价值如何进一步释放。
(三)科学设定目标,把发展蓝图描绘清、奋斗方向指引明。规划目标是引领发展的“航标灯”。目标设定要体现“跳起来摘桃子”的进取精神,更要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对标对表。确保主要发展指标、重点任务与国家“十五五”规划纲要、贵州省“十五五”规划建议和纲要保持紧密衔接,体现上级要求。体现特色。目标设定要突出XX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西南重要交通节点、著名避暑康养城市的战略定位和特色优势。例如,在能源安全保障、资源精深加工、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夏季避暑旅游目的地建设等方面,应设定具有辨识度的目标。远近结合。既要有五年总体目标,也要有分年度或阶段性目标,体现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目标体系应包括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等多个维度。鼓舞人心。目标要能够凝聚共识、激发斗志,让全市人民看到XX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和希望。
(四)聚焦重点任务,把主攻方向找精准、关键举措谋划实。规划的核心在于明确“干什么”和“怎么干”。必须聚焦事关XX长远发展和民生福祉的关键领域,谋划提出具有牵动性、突破性的重大任务和务实举措。聚焦“四化”建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型工业化。这是XX的根基。重中之重是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煤电联营,加快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发,全力布局发展氢能产业,打造西南重要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同时,大力发展能源装备制造、铝及铝加工、锰系新材料、绿色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发展大数据电子信息、生态特色食品、医药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强力推进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新型城镇化。深化“三地同城”发展,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抓好“三改”。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农业现代化。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大力发展以猕猴桃、刺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为重点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提升“凉都珍好”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化农村“五治”)。旅游产业化。围绕打造“康养胜地·中国凉都”品牌,大力发展避暑康养、温泉康养、运动康养、医药康养等业态。提升重点景区品质(如野玉海、乌蒙大草原、梅花山),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推动文旅、体旅、农旅、工旅深度融合。聚焦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围绕重点产业布局创新链,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聚焦生态优先,筑牢绿色发展根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乌蒙山、北盘江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聚焦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健康XX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凉都、法治凉都。聚焦风险防控,守牢安全发展底线。高度重视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有效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特别是地方债务风险。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聚焦改革开放,激发内生动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