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县统计局副局长关于统计造假专题研讨交流心得体会

2025-07-01 16:02:50 妙笔智库

  作为基层统计工作的实践者,我深知统计数据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温度计”和“指挥棒”。近年来,从到地方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愈发严格,但基层统计造假现象仍时有发生,甚至呈现出隐蔽化、技术化新特点。通过参加此次专题研讨,结合我县统计工作实际,我深刻认识到防治统计造假不仅是业务问题,更是任务,必须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绣花功夫”的精细,筑牢县域统计数据质量的“铜墙铁壁”。现将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县统计局副局长关于统计造假专题研讨交流心得体会

  一、以“三力”为引领,校准防治统计造假的“定盘星”

  (一)提高判断力,认清统计造假的本质危害。统计数据失真看似是数字游戏,实则是生态的“污染源”。某县曾因虚报工业增加值导致上级误判经济形势,盲目追加投资,最终造成资源浪费;某镇为完成考核任务,要求企业虚报农民收入,导致惠农政策偏离实际需求。这些案例警示我们,统计造假不仅误导决策,更 ……略…… _,客观上为造假提供了生存土壤。

  (二)基层统计能力“短板”滋生造假空间。乡镇统计站普遍面临“三缺”困境:缺人员,某镇统计站仅有1名兼职人员,却需负责10余项统计调查;缺经费,部分乡镇连基本的统计台账都难以建立;缺技术,基层统计人员对电子台账、数据审核系统操作不熟练,导致数据采集、审核流于形式。例如,某镇因统计人员误操作,将全镇生猪出栏量重复上报,数据虚增3倍却未被发现。

  (三)统计监督“盲区”弱化造假成本。基层统计存在“三难”:发现难,传统人工核查效率低,难以覆盖海量数据;取证难,造假手段智能化,电子证据易篡改;追责难,部分地方存在“护短”心态,对造假责任人处理偏轻。2025年4月,我县查处某企业虚报产值案件,但因乡镇干部“说情”,最终仅给予警告处分,未形成有效震慑。

  三、以“系统思维”为路径,构建防治统计造假的“防护网”

  (一)筑牢法治“防火墙”,让造假者“不敢假”。一是严把数据生产关。推行企业电子统计台账“全覆盖”,实现原始记录、统计报表、台账数据“三统一”。2025年上半年,我县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推广电子台账,数据溯源能力提升60%。二是严守数据审核关。构建“智能预警+人工复核”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异常波动数据自动标记。去年,通过系统预警发现某镇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虚报30%,及时予以纠正。三是严惩造假行为。建立“统计造假直查制度”,对重大案件实行“提级办理”。截至今日,我县查处某企业虚报产值案件,对3名责任人追责问责,并在全县通报曝光。

  (二)织密技术“过滤网”,让造假者“不能假”。一是建设统计大数据平台。整合部门行政记录、企业用电用水等外部数据,构建跨领域数据比对模型。例如,通过税务数据与工业产值比对,精准识别虚报企业。二是推广区块链技术。在部分企业试点统计数据上链存证,确保数据“生成—传输—存储”全流程可追溯。2025年,我县在2家重点企业开展试点,数据真实率达100%。三是开发智能审核系统。利用AI技术对统计报表进行逻辑校验,自动识别数据矛盾,系统成功拦截12份问题报表,避免数据失真。

  (三)锻造队伍“硬实力”,让造假者“不想假”。一是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开展“统计法治大讲堂”,2025年培训基层统计人员122人次,重点加强统计法、数据核查实务培训。二是健全激励机制。对连续三年数据质量优秀的乡镇给予经费倾斜,对发现重大造假线索的个人予以表彰。去年,我县对2名优秀统计员授予“金数据奖”。三是推行“师徒结对”模式。安排业务骨干与新入职人员“一对一”帮扶,快速提升实战能力。

  (四)构建共治“大格局”,让造假者“无处假”。一是深化部门协作。与审计、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2025年通过跨部门联合核查发现统计违法案件1起。二是畅通监督渠道。设立统计违法举报平台,对实名举报实行“100%核查、100%反馈”,受理群众举报线索5条,查实率达80%。三是培育统计诚信文化。开展“统计法治进企业”活动,将统计法纳入企业负责人培训课程。建立统计信用红黑名单制度,对诚信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

  四、以“久久为功”为信念,打好防治统计造假的“持久战”

  (一)推动统计立法与改革同步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