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在全市碳监测服务平台建设助力产业升级会议上的讲话

2025-07-01 16:03:26 妙笔智库

  同志们:

在全市碳监测服务平台建设助力产业升级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碳监测服务平台建设助力产业升级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和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总结全市碳监测服务平台建设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发挥生态优势,强化碳监测能力建设,助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县(区)分管负责同志、生态环境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碳计量中心负责人,以及重点企业代表、市直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刚才,X县、X区、企业等地区和部门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既有实践经验,也有创新思路,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学借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全市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碳监测服务平台建设的战略意义

  (一)从绿色低碳发展维度看,碳监测平台是推动“双碳”目标落地的核心抓手

  在全国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碳监测作为精准量化碳排放、科学制定减排策略的基础支撑,正成为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市已进入产业转型和生态价值转化的关键期,2 ……略…… 手,推动经济发展从“高碳粗放”向“低碳集约”转变。

  二、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推进碳监测服务平台建设提质增效

  (一)完善碳监测体系建设,夯实绿色发展基础支撑

  1.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

  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共建共享”原则,2025年底前,实现全市重点工业园区、4A级以上景区、自然保护区碳监测设备全覆盖,新增布设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监测站个,其中在景区、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增设负氧离子、植被碳汇等特色监测设备台。县已在竹产业园建成“园区—企业—设备”三级监测网络,实现竹加工全产业链碳排放实时监控,这种模式要在全市推广。各县(区)要加大投入,2025年财政专项经费不少于X万元,用于监测设备升级和维护,确保2025年9月底前完成市级碳监测数据平台与省级平台的数据互通。

  1.健全碳计量标准体系

  联合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完善《全市重点行业碳计量技术规范》,针对钢铁、电解铝、竹加工等大行业,细化碳足迹核算、排放监测等技术标准。区试点“碳计量+行业认证”联动机制,对通过碳计量认证的企业给予绿色信贷贴息,2025年已带动家企业开展碳计量体系建设,这一经验要在全市推广。各县(区)要在2025年6月底前制定重点行业碳计量实施方案,建立“企业自测—第三方核查—监管”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碳计量数据准确率达%以上。

  (二)深化平台应用创新,提升产业赋能水平

  1.拓展碳监测服务场景

  围绕“工业—农业—文旅”全领域,开发多元化碳监测服务产品。工业领域推广铝业“碳监测+节能改造”模式,2025年力争覆盖%的规上高耗能企业,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万吨;农业领域试点“竹林碳汇计量”服务,在县镇建设竹林碳汇监测示范区,通过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结合,精准核算竹林固碳量,带动竹农碳汇收益增长%;文旅领域在景区推出“低碳旅游路线”,通过碳足迹监测引导游客绿色出行,已使景区人均碳排放下降%。景区推出的“碳足迹游览指南”,带动周边家商户实现低碳转型,这种精准化服务模式要在全市重点领域推广。

  1.创新碳计量产业链合作

  推动碳计量中心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机构深度合作,打造“碳监测—碳核算—碳交易”全产业链服务。市已与交易所合作开展“零碳园区”建设试点,为家企业提供碳资产开发服务,预计年交易额达亿元。各县(区)要在2025年8月底前与至少家金融机构、交易平台签订合作协议,开发“碳计量贷”“碳汇质押”等金融产品,覆盖%以上的重点碳汇项目,全年力争实现碳交易规模突破X亿元。

  1.打造碳足迹管理平台

  加快福建省碳足迹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025年力争接入企业超家,实现碳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将具备三大功能:一是碳足迹核算,为企业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计算,如竹制品企业通过平台核算,优化生产工艺,使产品碳足迹降低X%;二是碳减排诊断,智能分析企业减排潜力,钢铁企业应用后年减排二氧化碳万吨;三是碳政策推送,实时更新国家碳市场政策,已为家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服务。2025年,全市要力争培育个省级碳足迹管理示范企业,开发“碳足迹+供应链”管理模式,推动产业链低碳协同发展。

  三、强化保障措施,确保碳监测服务平台建设落地见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建立“市级统筹、县级主责、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碳监测服务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要在2025年6月底前完成领导小组组建,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每月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数据共享、项目建设等问题。县实行“县领导包联重点企业”制度,每位县领导至少联系家高耗能企业,帮助解决碳监测难题个,这一做法要在全市推广。

  将碳监测平台建设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权重不低于X%,对2025年新增碳监测项目超过个的县(区),在生态转移支付资金中给予%的奖励。督查室要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机制,对工作滞后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