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县民政局长在殡葬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2025-07-11 10:28:34 妙笔智库

  同志们:

县民政局长在殡葬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殡葬改革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殡葬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总结前期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压实责任,推动我县殡葬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六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殡葬改革的重大意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实践的动力。殡葬改革不是小事,它关乎民生福祉、关乎社会文明、关乎生态保护、关乎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只有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才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认清殡葬改革的民生属性

  殡葬是每个人生命历程的最后环节,殡葬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满足群众殡葬服务基本需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对殡葬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从简单的遗体处理到殡葬礼仪、骨灰安放等,都需要我们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让群众在人生最后一程感受到温暖与尊严。减轻群众殡葬经济压力。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存在的殡葬陋和乱收费现象,让不少群众“死不起”,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推进殡葬改革,规范殡葬服务收费,推广节地生态安葬,能够有效降低群众殡葬支出,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保障群众殡葬选择权利。每个人都有选择适合自己殡葬方式的权利,殡葬改革不是搞“一刀切”,而是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为群众提供更多元、更环保、更文明的殡葬选择,让群众真正成为殡葬改革的参与者、受益者。

  (二)明确殡葬改革的社会价值

  殡葬改革不仅是一项具体的民生工作,更对社会风气、社会治理有着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殡葬俗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破除封建迷信、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陈规陋,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新风尚,能够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一些地方存在的违规土葬、豪华墓、活人墓等现象,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还加剧了社会不公。通过殡葬改革,规范殡葬行为,能够维护社会公平,让公共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殡葬改 ……略…… 象,殡葬管理力量薄弱,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

  (三)查找工作推进中的不足

  从工作推进情况来看,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影响了殡葬改革工作的成效。宣传引导不够深入。宣传方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针对性不强,没有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导致部分群众对殡葬改革政策不了解、不支持。工作措施不够有力。一些乡镇(街道)和部门对殡葬改革工作重视不够,工作积极性不高,推进措施不具体、不落实,存在敷衍了事、应付差事的现象。协同配合不够紧密。殡葬改革涉及民政、自然资源、林业、公安、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以及各乡镇(街道),但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乡镇(街道)之间协同配合不够紧密,没有形成工作合力。督导考核不够严格。对殡葬改革工作的督导检查不够经常,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和个人问责不够严格,导致一些工作任务没有按时完成。

  (四)分析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当前,我县殡葬改革工作面临着不少困难与挑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资金投入不足。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资金,但我县财政压力较大,资金投入有限,制约了殡葬服务设施的改善和提升。专业人才缺乏。殡葬行业专业性强,需要一批懂业务、善管理、有爱心的专业人才。但由于社会对殡葬行业存在偏见,难以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导致殡葬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工作阻力较大。殡葬改革触及到一些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传统观念,难免会遇到一些阻力和矛盾。如何妥善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确保改革平稳推进,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殡葬改革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但目前我县在殡葬管理、服务、监督等方面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影响了改革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完善殡葬服务体系,提升殡葬服务保障能力

  殡葬服务体系是殡葬改革的重要支撑,只有不断完善殡葬服务体系,才能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殡葬服务,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殡葬服务需求。

  (一)健全殡葬服务网络

  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殡葬服务网络,是提升殡葬服务保障能力的基础。加强城市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殡仪馆、公墓等殡葬服务设施,提升城市殡葬服务的承载能力。同时,加强对现有城市殡葬服务设施的升级改造,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农村殡葬服务设施。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1处公益性公墓,每个行政村有1处公益性骨灰堂或公墓。加强农村殡葬服务点建设,为农村群众提供便捷的殡葬服务。优化殡葬服务设施布局。根据人口分布、地理环境等因素,合理调整殡葬服务设施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加强城乡殡葬服务设施的衔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二)提升殡葬服务质量

  质量是殡葬服务的生命线,只有不断提升殡葬服务质量,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加强殡葬服务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殡葬服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鼓励殡葬服务人员学先进经验和技术,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方法。规范殡葬服务行为。制定殡葬服务标准和规范,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等要求,确保殡葬服务行为规范有序。加强对殡葬服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对违规违纪行为严肃处理。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深入开展“文明服务窗口”“优质服务标兵”等创建活动,激励殡葬服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健全服务评价机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工作。

  (三)优化殡葬服务流程

  简化殡葬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是方便群众办事、提升群众满意度的重要举措。推行一站式服务。在殡仪馆、公墓等殡葬服务场所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遗体接运、火化、骨灰安放等全程代办服务,减少群众办事环节和时间。优化服务环节。对殡葬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和优化,取消不必要的审批和手续,简化办事流程。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群众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殡葬服务,如遗体整容、悼念仪式策划、骨灰寄存等。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殡葬服务需求,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创新殡葬服务模式

  创新是推动殡葬服务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殡葬服务模式,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殡葬服务。推广节地生态安葬。大力推广骨灰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鼓励群众自愿选择节地生态安葬。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励补贴制度,对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群众给予适当奖励。发展殡葬服务信息化。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殡葬服务信息平台,实现殡葬服务在线预约、在线咨询、在线支付等功能,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加强殡葬信息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和动态监管。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殡葬服务。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形成多元化的殡葬服务供给模式。加强对社会资本参与殡葬服务的监管,确保其规范运营、服务群众。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殡葬改革良好社会氛围

  宣传引导是推动殡葬改革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才能转变群众的传统观念,提高群众对殡葬改革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开展多样化宣传活动

  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让殡葬改革政策和理念深入人心。利用媒体平台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开设殡葬改革专栏,宣传殡葬改革政策法规、先进典型、工作动态等内容,扩大宣传覆盖面。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结合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文明祭扫、平安清明”“殡葬改革进万家”等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开展宣传服务,发放宣传资料,解答群众疑问。举办殡葬改革培训班。定期举办殡葬改革培训班,对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进行培训,提高其对殡葬改革政策的理解和执行能力,使其成为殡葬改革的宣传员和推动者。

  (二)普及殡葬改革政策知识

  深入普及殡葬改革政策知识,让群众了解政策、理解政策、支持政策,是推动殡葬改革的关键。解读殡葬改革政策。通过召开政策解读会、印发政策宣传册等方式,深入解读殡葬改革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措施,让群众明白殡葬改革是为了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宣传殡葬服务收费标准。公开殡葬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让群众清楚明白消费,避免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加强对殡葬服务收费的监管,严肃查处违规收费行为,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介绍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宣传节地生态安葬的好处和意义,介绍各种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具体操作和政策支持,引导群众自愿选择节地生态安葬。

  (三)宣传先进典型事迹

  先进典型是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宣传先进典型事迹,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殡葬改革中来。宣传殡葬改革先进单位。宣传在殡葬改革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乡镇(街道)、部门和单位,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其他单位提供借鉴和参考。表彰殡葬改革先进个人。对在殡葬改革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宣传其先进事迹,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殡葬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文明殡葬典型案例。宣传群众自觉遵守殡葬改革政策、践行文明殡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