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发展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产教融合、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分析当前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服务的重点工作,为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参加今天会议的有、相关领导,各县(市、区)分管负责人,市发改委、教育局、人社局、科技局、重点产业服务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市内各高校分管教学和就业工作的校领导及相关院系负责人,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重点企业代表等。刚才,市重点产业服务中心、X职业技术学院、X机电工程有限公司、X区分别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既总结了经验,也提出了思路,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把握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发展的战略意义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电子信息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_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对高素质、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从我市情况来看,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2x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上企业达到230家,较202x年增长68家,年均 ……略…… 一是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各高校要紧密对接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结构。X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文理学院等高校要重点加强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等专业建设,扩大招生规模。2025年,全市电子信息相关专业招生人数要达到3500人以上,较202x年增长20%;到2026年,力争达到5000人,基本满足本地企业对基础人才的需求。例如,X职业技术学院可以结合X企业在智能传感器方面的需求,增设智能传感技术应用专业;湖北文理学院可以针对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加强车载电子、自动驾驶相关课程的设置。二是深化校企协同育人。要推广“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岗”的培养模式,推动高校与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特色专业学院。鼓励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到实践教学、毕业设计,都要充分听取企业意见。2025年,要推动全市50%以上的电子信息重点企业与高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实训基地50个以上。比如,湖北泰和电气有限公司可以与X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泰和电气学院”,按照企业的技术标准和岗位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派出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实期间企业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毕业后优先录用。此次对接活动中,X职业技术学院与多家企业达成的合作意向,要抓紧落实到位,力争在2025年秋季学期就启动订单班培养。三是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要把企业车间作为“第二教室”,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各高校要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比例,确保电子信息相关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50%。同时,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202x年,我市组织的电子信息产业技能大赛中,有30名获奖选手被X、X等企业高薪录用,这种做法要继续坚持和推广。2025年,要举办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技能大赛不少于3场,选拔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弥补人才供给缺口。在加强本土人才培养的同时,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多渠道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快速弥补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人才缺口。一是精准引进高端人才。围绕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编制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明确人才引进的重点方向和具体标准。要瞄准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领军企业,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对引进的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要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综合资助,包括安家补贴、科研经费、创业扶持等。2025年,力争引进电子信息领域高端人才50人以上,其中领军人才10人以上。例如,针对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可以重点引进一批芯片设计、制造方面的专家,带动产业快速发展。二是大力引进青年骨干人才。青年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要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青年工程师的引进力度。实施“青年人才集聚计划”,对毕业5年内的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到我市电子信息企业工作的,分别给予每月20xx元、5000元的生活补贴,连续补贴3年;在我市购买首套住房的,给予10万-30万元的购房补贴。2025年,要力争引进电子信息领域青年骨干人才500人以上。同时,要积极与国内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高校设立“X电子信息产业奖学金”,吸引优秀毕业生来我市就业。三是柔性引进智力资源。对于一些不愿全职来我市工作的高端人才,可以采取顾问指导、项目合作、短期兼职等柔性引才方式。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聘请专家学者担任企业技术顾问,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展科研攻关。2025年,要推动全市30%以上的电子信息重点企业通过柔性方式引进高层次智力资源,建立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个以上。比如,X企业可以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合作,聘请该系的教授担任技术顾问,每年来企业指导工作不少于4次,帮助企业攻克关键技术瓶颈。
(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促进人才稳定就业。要想留住人才,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让人才在我市安心工作、舒心生活、专心创业。一是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为人才提供户籍办理、住房安居、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全方位服务。要加快建设人才公寓,2025年,全市要新建人才公寓5000套以上,优先保障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居住需求。对于符合条件的人才,其子女入学可以享受就近入学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可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优质学校就读。同时,要定期组织人才体检、疗养和联谊活动,让人才感受到家的温暖。X区在人才服务方面做得比较好,他们建立了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为每位高层次人才配备一名服务专员,全程跟踪服务,这种做法值得在全市推广。二是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以能力、实绩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打破学历、职称、资历等条条框框的限制,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得到认可和重用。鼓励企业建立健全股权激励、分红激励等长效激励机制,让人才分享企业发展成果。202x年,X企业对核心技术人员实施了股权激励,使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激发,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0%,新产品上市速度明显加快。这种做法要在全市电子信息企业中广泛推广,2025年,力争有30%以上的电子信息重点企业建立股权激励制度。三是营造尊重人才氛围。要大力宣传优秀电子信息产业人才的先进事迹,讲好人才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