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镇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近期上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回顾总结前一阶段我镇安全治理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分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刚才,大家集中观看了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其中的一幕幕惨痛教训,应当使我们每个人警钟长鸣、深受触动。镇执安办的同志也通报了近期的工作进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我都同意。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成绩与挑战,深刻认识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对于我们X镇而言,社会面小场所量大、面广、业态复杂,既是经济社会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安全风险的集中点和多发点。抓好这些“神经末梢”的安全治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稳定。
今年以来,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家按照镇、的统一部署,深入一线、不辞辛劳,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根据最新统计,今年1—7月,全镇累计排查各类小场所2800余家次,发现并督促整改安全隐患1086个,隐患整改率达到95%以上,其中重大隐患已全部动态清零。 ……略…… 更实、更到位。
二、聚焦关键环节与核心症结,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隐患排查整治走深走实
问题是时代的_,也是工作的导向。要解决好社会面小场所的安全问题,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找准核心症结,靶向发力、精准施策。
(一)必须在“责任”二字上较真碰硬,彻底解决“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问题。安全生产的责任链条,一环扣一环,任何一个环节的松动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当前,责任落实上的“中梗阻”现象依然存在。有的部门认为小场所不属于自己的直接管辖范围,存在推诿扯皮现象;有的村(社区)干部认为自己没有权,对发现的隐患“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经营业主面对整改要求,阳奉阴违、敷衍了事。要破解这一难题,就必须构建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首先,要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各村(社区)是小场所安全治理的第一道防线,、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要把小场所安全纳入网格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明确每个网格员的巡查职责、巡查频次和上报流程。对于网格员上报的隐患,村(社区)要第一时间核实、第一时间劝导、第一时间上报,绝不能“层层衰减”。,要压实部门监管责任。经发、农环、住建、执安等部门,要按照“三管三必须”的原则,厘清各自在小场所安全监管中的职责边界。特别是针对“厂中厂”、混合业态等复杂情况,要建立联合会商和联合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杜绝“监管真空”。最后,要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要通过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开展警示教育、推行安全生产责任险等方式,倒逼经营业主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对那些拒不整改、屡教不改的“钉子户”,要敢于动真格,依法采取停产停业、查封扣押、媒体曝光等强制措施,坚决打掉其嚣张气焰。
(二)必须在“排查”二字上深挖细究,彻底解决“看不见、查不全、想不到”的问题。隐患排查是发现问题、防范事故的基础。如果排查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就如同医生看病只问症状不开处方,毫无意义。我们必须坚决摒弃“走马观花”式的检查,开展“地毯式”“过筛式”的深度排查。一是要聚焦重点场所。紧盯“三合一”场所、群租房、老旧小区、沿街商铺、小微企业、小作坊、小娱乐场所等高风险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不漏一户、不放一处。二是要聚焦关键环节。重点检查用电、用火、用气安全。电线是否乱拉乱接、是否老化、是否使用大功率电器;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消防器材是否完好有效;燃气管道、阀门、软管是否存在泄漏、老化,是否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这些都是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关键点,必须逐一过关。三是要聚焦特殊风险。针对有限空间作业、粉尘涉爆、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要邀请专家参与排查,或者组织我们的安全员进行专项培训,确保能够精准识别风险。正如近期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安全生产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所示,针对荷藕加工作坊有限空间作业等新型风险,必须通过专业排查和溯源治理,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我们要学这种精神,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把排查工作做得更专业、更深入。
(三)必须在“整改”二字上闭环销号,彻底解决“改不了、改不好、改了又犯”的问题。发现问题是水平,解决问题才是能力。隐患排查出来,如果不能有效整改,那排查就失去了意义。对于排查出的所有隐患,必须建立台账,实行清单化管理。要做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整改责任人,将每一个隐患点都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二是明确整改标准,告诉业主应该怎么改、改成什么样,必要时提供技术指导;三是明确整改时限,简单隐患立行立改,复杂隐患限期整改。镇执安办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对所有隐患台账进行统一管理,定期组织“回头看”,对已销号的隐患进行抽查复核,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对于那些确实因客观原因难以整改的重大隐患,要及时上报镇、,专题研究,综合施策。要学借鉴一些地方通过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履职,快速解决安全隐患的成功经验,探索运用多种手段,合力攻坚,确保每一个隐患都能得到根治。
三、强化系统思维与长效机制,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全面提升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
安全治理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树立系统思维,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在建章立制、创新手段、夯实基础上持续用力,努力构建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我镇安全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一)要坚持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安监”新模式。传统的“人海战术”和“铁脚板”固然重要,但在新形势下,必须向科技要效率、要精准。要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比如,能否在“三合一”场所、群租房等重点部位推广安装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简易喷淋等技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