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县生态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情况报告:在生态赋能中厚植底色在文旅融合中绽放新彩

2025-08-22 14:40:32 妙笔智库

  盛夏的XX县,青山含翠,碧水绕村。从云栖国家森林公园的晨雾中传来鸟鸣,到古溪村非遗工坊里飘出的草木染香气;从白鹭洲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研学课堂,到清水镇民宿群里游客的欢声笑语……这座地处丘陵山区、坐拥“三山两水一湿地”生态格局的县城,正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翼,在守护绿水青山中激活发展动能,在传承历史文脉中厚植特色优势,走出了一条生态与文化共融、保护与发展共赢的特色路径。

县生态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情况报告:在生态赋能中厚植底色在文旅融合中绽放新彩

  一、夯实生态基底,构建“全域共生”文化服务体系

  XX县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始终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8.2%,拥有1个国家湿地公园、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A级生态旅游景区,是典型的“生态资源富集区”。 ……略…… 向“活态传承”,使其成为文旅融合的“金名片”。

  “我们把非遗工坊建在生态景区里。”县文旅局局长张宏介绍,目前已在云栖国家森林公园、白鹭洲湿地公园等景区周边建成8家“生态非遗工坊”,邀请23名非遗传承人驻点创作。例如,古法扎染工坊利用板蓝根、艾草等本土植物提取染料,推出的“山水纹样”方巾、桌布等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20万元;竹编工坊将传统“六角编”“人字编”技法与现代家居需求结合,开发的竹编灯具、收纳篮等单品,成为游客“必买伴手礼”。

  为推动非遗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当地还创新“非遗+生态”实践模式:传统制茶非遗传承人联合科研机构,推广“林下茶园”种植模式,既保留古茶树原生环境,又提升茶叶品质;竹编艺人参与“河道生态修复”项目,用废弃竹材制作生态护岸格栅,既解决河道淤积问题,又赋予竹材新用途。202x年,XX县“非遗助力生态保护”案例入选全省文旅融合发展优秀实践。

  三、深化文旅融合,培育“生态+”特色产业集群

  依托“生态+文化”双优势,XX县聚焦“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康养度假”三大方向,构建“核心景区引领、乡村旅游联动、特色业态支撑”的产业体系,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从“单一观光”向“多元体验”升级。

  一是核心景区“强链”。以云栖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打造“森林康养+生态研学”产业链,建成森林步道28公里、生态观测点12个、露营基地3处,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白鹭洲国家湿地公园开发“观鸟+科普”特色项目,与12所高校合作建立“生态研学基地”,202x年夏季观鸟季吸引专业团队47支、游客3.2万人次。

  二是乡村旅游“补链”。实施“百村千宿”工程,培育生态民宿集群。清水镇“溪畔人家”民宿群依托10公里生态绿道,串联起23家特色民宿,推出“采茶做饭、稻田写生、夜观萤火虫”等体验项目,户均年增收15万元;高岗村“古树人家”民宿以“一棵古树”为主题,通过改造传统民居、保留田园风貌,成为“网红打卡地”,入住率常年保持在80%以上。

  三是特色业态“延链”。围绕“吃生态饭、住生态房、购生态品”,培育“XX山珍”“湿地鱼鲜”等地理标志产品,建成生态农产品展销中心,上线“云购XX”电商平台,202x年上半年生态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达4800万元;推动“生态+体育”融合发展,举办“山地骑行赛”“湿地马拉松”等赛事,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增长30%。

  四、强化要素保障,厚植“可持续发展”动能

  生态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机制创新与要素支撑。XX县坚持“引导、市场主导、群众参与”,打出政策组合拳,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在政策支持上,出台《XX县生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设立5000万元专项基金,重点扶持生态景区建设、非遗工坊运营、民宿集群发展;建立“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库”,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