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加强我乡林草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筑牢区域生态安全屏障,X乡、始终坚持以“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为核心目标,持续深化生态护林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创新。本报告旨在对2025年度以来我乡在生态护林员常态化管理方面所采取的主要举措、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进行系统性总结,并对未来工作方向进行规划。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2025年,我乡紧密围绕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以构建一支专业、高效、稳定的生态保护力量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生态护林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精细化。本年度,全乡通过严谨的选聘流程,共计聘用36名生态护林员。这支队伍全面覆盖了全乡范围内的重点林区、草原及生态敏感区域,形成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生态资源管护网络,为维护我乡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奠定了坚实的人力基础。
二、主要举措与实践
(一)规范选聘程序,夯实队伍建设根基。为确保护林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公信力,我乡严格遵循“公开、公正、公平、自愿、统一管理”的原则,对选聘工作进行全流程规范化管理。首先,统一发布选聘公告。通过乡公告栏、 ……略…… 式,构建精细考核体系。为破解护林员“聘而不管、管而不严”的管理难题,我乡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乡管、村用、抓在日常、严在考核”的管理机制。我们坚持“乡管村用”的管理原则。乡作为管理主体,负责护林员的选聘、培训、考核和薪酬发放;行政村作为用人单位,负责护林员的日常调度、工作安排和初步监督。这种模式既保证了管理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又充分发挥了村级组织就近管理的优势。我们建立了与绩效紧密挂钩的考核体系。对在聘的生态护林员实行一年一聘的动态管理,并制定了详尽的月度及年度考核办法。考核内容不仅包括出勤率等基本要求,更将巡护APP的后台数据作为核心依据,重点考核巡护里程、巡护时长、巡护轨迹覆盖率以及信息上报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例如,我们明确规定每位护林员每月有效巡护天数不得少于22天。每月由村委会对护林员的巡护日志和日常表现进行初核,乡林业站结合APP后台数据进行复核,形成最终考核结果。考核结果直接与护林员的绩效报酬和次年续聘资格挂钩,真正实现了“奖优罚劣”,有效激发了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本年度,乡级层面已累计开展了23次专项督查,确保了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四)落实网格化管理,压实巡护工作责任。为实现对林草资源的全面覆盖和无缝监管,我乡在全乡范围内推行了精细化的网格化管理制度。一是科学划分管护网格。我们依据全乡林地、草地的分布状况、地形地貌以及管护工作的难易程度,将全乡生态区域科学划分为36个独立的管护网格。在划分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国家及X省关于人均管护面积的指导标准,结合我乡实际,确保每个网格的面积和工作量都在护林员可有效承担的范围之内,原则上人均森林管护面积不低于500亩,实现了“一格一员、定人定岗、定岗定责”的精细化布局。二是健全巡护打卡制度。依托“智慧林草”巡护APP,我们建立了严格的电子化巡护打卡制度。护林员在进入责任区开始巡护时,需在APP上点击“开始巡护”,系统便开始实时记录其巡护轨迹、时长和里程;巡护结束时则点击“结束巡护”完成打卡。后台管理系统可以直观地展示每位护林员的实时位置和历史轨迹,实现了对巡护工作的动态化、可视化监管。三是强化重点时段督导。针对“二月十五”“清明节”“七月十五”等传统祭祀节日以及高温、大风等森林火险高发期,我乡建立了乡村两级联动、线上线下结合的立体化督导机制。线上,乡林业站通过APP后台实时监控各网格的巡护动态,对巡护不到位的护林员进行即时提醒;线下,乡村干部组织力量深入重点林区、坟地集中区域开展实地巡查,督促护林员加强火源_和防火宣传。这种全天候、全方位的监督指导,确保了在关键时间节点和重要地段,管护力量能够真正下沉到位,有效发挥作用,第一时间掌握工作进度,并对巡山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三、工作成效与分析
通过实施上述系列举措,我乡生态护林员常态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森林资源管护水平显著提升。全覆盖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和专业化的护林员队伍,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生态“防护墙”。通过护林员的高频次巡护和APP的即时上报功能,乱砍滥伐、盗猎、违规用火等破坏林草资源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据初步统计,与往年同期相比,2025年涉及林业的违法案件发生率下降了约40%。尤为重要的是,得益于严密的火源_和快速的火情预警响应机制,全乡年内未发生一起重大森林草原火灾事故,成功守护了我乡宝贵的绿水青山。
(二)队伍管理信息化、精细化成效初显。“智慧林草”巡护APP的全面应用,是我乡推进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它不仅将护林员从繁琐的纸质台账中解放出来,更将管理者的监督从“凭感觉”转变为“靠数据”。截至2025年8月初,我乡生态护林员巡护APP的月均上线率稳定在95%以上,有效巡护率超过90%,相关数据在全县乃至全市范围内均处于前列。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后台数据,对每位护林员的工作量、工作成效进行量化评估,实现了对队伍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为后续的绩效评定和人员优化提供了客观依据。
(三)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通道初步打通。生态护林员制度不仅是生态保护工程,更是重要的民生工程。首先,通过聘用生态护林员,我乡为36个家庭提供了稳定的工资性收入,每位护林员年均可获得近万元的劳务报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