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在全省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2025-08-28 15:02:44 妙笔智库

  同志们:

在全省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_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推进会任务要求,分析当前形势,交流经验做法,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全面提升基层监管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战略意义

  _强调,“食品安全是民生,民生与安全联系在一起,是最大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到,基层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第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将监管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才能真正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人民群众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新挑战新任务。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切实增强做好基层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坚守为民初心,把握安全监管时代使命。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是保障最基本民生,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农产品的需求已 ……略…… 准入户落地,引导生产经营者按标生产,让标准成为质量的“硬约束”。要健全监管制度规范。进一步明确各级监管机构的职责权限、监管程序和工作要求,实现监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做到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要强化办案机制。建立健全线索摸排、调查取证、行刑衔接等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坚持“零容忍”态度,对于使用禁限用药物、非法添加等严重违法行为,要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形成强大震慑力。要探索建立信用监管机制。基于监管信息,对生产经营主体进行信用评级,实施分级分类监管,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

  (四)强化支撑保障,注入监管能力提升动能。强大的支撑保障体系是提升基层监管能力的基础。我们必须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为人财物等关键要素提供坚实保障,确保基层监管机构有能力、有手段履行好职责。要加强队伍建设。严把人员入口关,选拔专业对口、素质过硬的人员充实到监管一线。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通过业务轮训、技能竞赛、跟班学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监管人员的法律素养、专业水平和实操能力。打造一支过硬、业务精湛、优良的基层监管铁军。要强化经费保障。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保障日常监管、监督抽查、办案、人员培训等所需经费。特别是要加大对快速检测、装备、信息化建设等领域的投入力度,改善基层工作条件。要提升装备水平。为基层监管机构配齐配全快速检测设备、采样工具、记录仪、移动终端等必要的装备,提升监管工作的科技化和现代化水平。要推进信息化建设。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覆盖全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实现生产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让数据多跑路,让监管更高效。

  二、聚焦关键环节,系统构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坚固防线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必须坚持源头治理、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基层监管环节多、任务重,需要我们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精准发力,系统施策,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链条。

  (一)源头治理抓防控,净化农业生产环境。一是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业投入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关口。要聚焦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关键投入品,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管理和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建立健全投入品购销台账制度,推行实名购买,实现流向可追溯。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禁限用药物行为,净化农资市场环境。强化对生产经营主体的宣传教育和技术指导,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从源头上减少化学投入品使用。二是推进产地环境保护治理。良好的产地环境是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基础。要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和动态监测,实施分类管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畜禽粪污资源化、秸秆农膜综合利用,持续改善土壤和水体环境质量。对重污染区域,要制定实施修复计划,确保产出农产品符合质量安全标准。三是推行标准化生产模式。标准化是保障质量安全的关键措施。要结合区域优势和产业特点,制修订简明易懂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通过培训班、明白纸、新媒体等多种渠道送达生产者。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模式,将小农户纳入标准化生产轨道,实现统一投入品供应、统一技术规范、统一产品收购,提升生产的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

  (二)过程_筑堤坝,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一是强化生产记录制度落实。真实、完整的生产记录是实现可追溯的基础。要督促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主体依法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如实记载农业投入品使用、病虫害防治、收获屠宰日期等信息。探索开发简便易用的电子记录APP,降低记录成本,提高记录效率和真实性。加强对生产记录的监督检查,对未建立或伪造记录的行为依法查处。二是加强收购贮藏运输监管。农产品采后环节同样存在质量安全风险。要重点关注果蔬保鲜剂、防腐剂的使用,畜禽屠宰检验检疫,以及运输过程中的温湿度控制、卫生条件等。督促收购者、贮藏者、运输经营者建立进货查验、产品检测、出厂记录等制度,确保产品来源清晰、质量合格、流向明确。针对冷链物流等新兴领域,要加快研究制定相应的监管规范和标准。三是推行质量承诺和自查制度。推动生产经营主体主动落实主体责任,公开承诺质量安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引导大型企业、合作社建立内部质量安全控制体系,配备质量安全管理员,开展常态化自查自检,及时发现并消除风险隐患,将质量安全管理的重心从外部监管向内生驱动转变。

  (三)检验检测提质效,精准识别风险隐患。一是完善检测网络体系。构建以省级检测机构为龙头、市级检测机构为骨干、县级检测机构为基础、乡镇(街道)快速检测室为补充的四级检测网络。重点加强县级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填补检测空白,扩大检测覆盖面。推动检测资源整合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鼓励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健康发展,形成主导、社会参与的检测服务体系。二是突出检测重点方向。围绕风险较高的产品、环节和区域,制定并实施年度监测计划。加大对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畜禽产品中的兽药残留和违禁物质、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等指标的监测力度。在重要节假日和消费旺季,要增加监测频次和样本量。强化监测结果运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预警,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三是提升检测技术水平。加快推广应用快速、精准、便捷的检测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基层特别是乡镇站的快速筛查能力。加强检测人员技术培训和能力验证,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推进检测信息互联互通,建立全省统一的监测数据平台,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