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在全市城市更新行动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2025-09-04 09:37:28 妙笔智库

  同志们:

在全市城市更新行动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城市更新行动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关于城市更新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财政支持城市更新行动的工作要求,总结我市前期城市更新工作的探索实践,系统部署未来3年财政支持试点期间的重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真抓实干,确保圆满完成试点目标,成功打造工业城市更新与灾后重建样板。参加今天会议的有主要领导同志,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市直有关部门(包括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等)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全市20个重点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单位的负责人。刚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汇报了全市城市更新项目整体谋划与推进情况,市财政局汇报了财政补助资金前期对接与后续管理方案,X县、X区分别就老旧片区更新改造、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作了经验交流发言,X镇、X街道还书面提交了低效土地盘活与基础设施提升的工作思路。大家的发言既客观总结了成绩,也精准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项目进度不均衡、资金使用效率待提升等问题,提出的举措针对性、可操作性都很强,我都完全同意,希望各县(市、区)、各部门认真学借鉴,结合自身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全市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城市更新行动对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城市更新是着眼于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动城市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转型的关键抓手。我市成功入选第二批财政支持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名单,不仅是对我市城市发展基础的认可,更是赋予我们的重 ……略…… 反映“居住环境差、安全没保障”,此次城市更新将投入2.3亿元对该街区进行修复,不仅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还能配套建设便民市场、文化广场等设施,直接惠及群众5000余人。,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出行难”“停车难”“休闲难”等问题,我市城市更新计划3年内建设街头游园20处、新增公共停车位1.5万个、改造背街小巷50条,这些举措都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推进城市更新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通过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聚焦重点任务,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城市更新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当前,我市城市更新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3年试点期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我们必须聚焦明确的支持方向,结合我市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确保每一项任务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全力打造四类样板项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明确的4类样板项目是城市更新的核心任务,我们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确保每个项目都成为示范标杆。

  一是打造城市生活污水全覆盖样板区和“厂网一体”运行维护示范区。计划投资4.8亿元,在区、县老城区新建污水管网120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网80公里,提升2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从目前的5万吨/日提升至8万吨/日),实现老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从72%提升至98%以上。同时,创新“厂网河一体”治理模式,由市水务集团统一负责污水处理厂、管网、河道的运营维护,建立“源头_—管网输送—厂内处理—河道修复”全链条管理机制,预计每年可减少污水直排量150万吨,河、河等主要河道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明年3月正式开工,2026年底前全面完工,届时将成为华北地区工业城市污水治理的样板。

  二是打造老旧片区更新改造集中示范区。全市计划3年内改造老旧片区22个,涉及居民5.8万户,总投资28亿元,重点覆盖区片区、县片区等老城区集中区域。改造内容不仅包括道路修复、管网更新、绿化提升等基础工程,还将配套建设社区服务中心15个、托育机构8所、便民市场12个、养老服务站20个,实现“基础类改造全覆盖、完善类改造按需配、提升类改造有亮点”。比如区片区改造,将利用闲置的原厂厂房建设社区综合体,包含菜市场、健身房、图书馆等功能,解决群众“一公里生活圈”需求;县片区将推行“居民议事会”制度,改造方案由群众投票确定,目前已征求群众意见3200余条,调整优化方案12处,真正实现“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截至目前,已有6个老旧片区启动改造,完成投资6.5亿元,惠及居民1.2万户,2025年底前将完成12个片区改造,2026年全部完工。

  三是打造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样板。重点推进县街、区巷、镇街3个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总投资9.2亿元,修复明清至民国时期古建筑68处,保护古树名木25株,还原历史街巷格局。同时,引入文化创意、特色餐饮、旅游体验等业态,比如县街计划引入非遗工坊10家、特色民宿15家、文创商店20家,打造“历史文化+旅游消费”综合体,预计改造后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带动就业2500人,年旅游收入突破2亿元。目前,区巷已完成古建筑修复12处,引入文创企业5家,试运营期间日均接待游客800人次,下一步将加快剩余工程建设,2025年“五一”前正式对外开放。

  四是打造其他集中连片片区更新样板。重点聚焦工业遗存盘活和灾后重建片区,计划投资15亿元,对镇工业园、区老厂区等5个集中连片工业遗存片区进行更新改造。其中镇X工业园将保留老厂房原貌,改造为文创园、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盘活低效土地1800亩,目前已签约文创企业35家、体育运营公司2家,预计2025年底前建成运营,年产值可达8亿元;X区灾后重建片区将结合城市更新,加固河堤2.5公里,改造排水管网5公里,建设应急避难场所3处,提升城市安全韧性,目前河堤加固工程已完成60%,明年汛期前可全部完工。

  (二)创新工作模式,破解城市更新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城市更新涉及土地、资金、技术等多个领域,传统工作模式难以适应需求,必须大胆创新、主动破局,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一是创新低效土地盘活模式。针对老城区低效工业用地多的问题,出台《市城市更新低效用地再开发管理办法》,采取“收回+重新出让”“企业自主改造+收益分成”“合作开发+利益共享”三种模式盘活土地。比如区工业园200亩闲置土地,采取“收回后重新出让”模式,引入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目前已完成土地收回,预计明年开工建设,投产后年税收可达1.2亿元;县老厂房采取“企业自主改造+收益分成”模式,由原企业投资3亿元改造为物流产业园,给予5年税收优惠,企业每年按营业收入的3%上缴财政,实现“得税收、企业得效益、群众得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已盘活低效土地850亩,引入项目12个,预计年新增税收2.5亿元。

  二是创新资金筹措模式。除财政10亿元补助资金外,我们要构建“补助+地方配套+社会资本+金融支持”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一方面,市、县两级财政计划配套资金8亿元,其中市级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各县(市、区)根据项目情况配套1-2亿元;另一方面,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特许经营、股权投资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目前已与X集团、基金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引入社会资本12亿元,用于老旧片区改造和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对接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争取城市更新专项贷款15亿元,目前已获批贷款5亿元,用于污水管网建设项目。通过多元化筹资,确保城市更新项目资金需求得到充分保障。

  三是创新技术应用模式。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融入城市更新,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在区试点建设“城市更新智慧管理平台”,整合项目进度、资金使用、群众反馈等数据,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程”,目前平台已接入6个项目数据,可实时查看项目进度、资金拨付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预警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